宋 凈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實驗中學)
參加工作多年,總覺得自己的教學水平進入了一個瓶頸狀態,多年的跨頭教學使我對書本的內容了然于心,但同時也缺乏了一些創新與思考。為了能突破自我,在去年九月份一開學,我便向教研員提出了想開設精品課的想法,教研員李老師給予我很多支持和鼓勵。2014年5月我順利地拍攝了精品課《探究煙草浸出液對蝌蚪發育的影響》,距今已有半年多,回想起整個過程,仍心有余悸又深感欣慰。本課最大的嘗試無疑于結合李老師正在研究的課題引入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指南。
李老師的課題已經進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期間也有很多老師開設了相關的公開課并引用了評價指南,我組馬老師之前有幸參與編寫了有關螞蟻覓食行為的評價指南,所以,在我迷茫之際便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在最初編寫評價指南時我毫無頭緒,撇開本實驗的變量可以很多不談,編寫格式之類的細節我一無所知,所以,初稿拿出來后便遭到了同組很多老師的質疑。后來覺得還需要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才能有所突破,因此,做了一些準備工作,采用工作單的形式,只將課題告訴學生,讓學生4人一組提前完成該實驗工作單上的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方案(由于該實驗無法當堂出現結果,因此主要考慮探究實驗的前三步驟,后三個步驟可以等實驗結果出來后再進行),下課后將這些工作單回收,將學生的學習狀況做了初步的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發現學生的問題還是很多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提出問題的格式不規范,問句的指向性不明確,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無法探究;(2)做出的假設不完整,沒有以一定的常識作為依據;(3)設計實驗方案沒有嚴格地控制變量,實現單變量對照實驗,沒有考慮重復性等等。為了讓學生探究得更深入一些,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煙草浸出液的有無對蝌蚪發育的影響,我又有意識地加入了煙草浸出液的濃度和不同品牌的煙草浸出液兩個變量,讓學生再設計,在給出指定實驗器材后,學生選定的變量基本也就是上述三個,這給我編寫評價指南大大縮小了范圍。我將評價指南依據3個變量分別編寫了一份,針對工作單中學生出現的問題,以10分、8分、6分三個標準從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訂方案三個方面給出了標準。加大分值的目的在于適當激勵學生,在班中總有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為了給這部分學生一些小小的鼓勵,最差的一欄設置了6分。此外,在一開始也考慮過將3個變量放在一起編制總表,但后來發現很多學生在短時間內看到這種陌生而繁雜的東西一頭霧水,不會使用,所以,后來還是分開編寫,降低了難度。
經過多次嘗試和最終的拍攝,該評價指南在使用過程中也在不斷地修改和完善,從格式到標準,雖然最終也并不能算是盡善盡美,但個人覺得勇于邁出嘗試的第一步總是好的。下面談談在整個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
在此之后,我也聆聽了幾節運用評價指南的研究課,發現編寫的格式也是各有千秋。對于這種新鮮事物,學生要在短時間內理解并運用難度是很大的。上課時,一般老師都會采取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在工作單上,然后對照評價指南打分,但很多學生剛拿到評價指南卻有些看不懂,需要一些時間去理解消化。因為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在本環節耗時很多,經常導致課堂節奏略顯緊湊,無法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
我個人覺得評價指南的意義最重要的是給予學生一個思維的參考模式并非照搬照套。在使用過程中卻發現很多學生在發現自己所思考的內容有問題后并不是想著如何完善,而是把評價指南中得分最高的例子直接搬到工作單中,這不免走進了一種思維定式,這與一開始的本意有所違背。當然任何一種新事物逐漸走向成熟總是需要時間的。
無論是我自己,還是其他老師上課都會發現一旦使用評價指南,一節課的時間略顯緊湊,基本都要延時評價,雖然這種評價方式和標準的提出確實可以逐步提高初中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生物學除了大量的探究實驗外,還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每節課都有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如果將很多時間花在某個實驗上的話,就會帶來課時不足的問題,因此,評價指南應該如何高效地去用,用到什么樣的程度還需要商榷和統一。
總之,科學的探究能力評價指南這種模式的出現必然會給初中生物課堂帶來一些新鮮血液,相信在老師不斷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成熟的基礎上,這種模式會為我們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供一定的標準,讓每位學生從中受益,真正實現生物學科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