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金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教師進修學校)
初中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語文素養迅速提升的階段,因而該階段強化了語文閱讀的知識量。語文閱讀題涉及散文、古詩詞、現代詩歌等各種題材的閱讀材料,同時題目出題方向也各不相同,對于學生來說,學習難度較大。作為教師,必須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內,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閱讀,逐漸提升自身語文閱讀能力,這樣才能達到語文教育的目標。
我國初中語文教育經歷了多次改革,在多次完善后,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所占比例達到新的高度,閱讀題目越來越多樣化,題目自身變化也較多。語文中的閱讀能力培養,實質上是培養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閱讀過程中,學生在處理文字時,不僅要接受文中信息,還要轉化其中的信息,并變成自己的信息表達出來,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手、腦、眼并用,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語文素養的良好時機。由此來看,閱讀教學本身對于促進學生發展,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應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盡快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初中生較為活潑好動,樂于接受趣味性的東西。因此,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尋找閱讀教學的突破點。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不應過分限制學生,應滿足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對閱讀形成了一定的思維定式,教師通過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樂于學習,并主動開始探索閱讀材料中的意義。教師可選擇一些學生樂于觀察的時政信息等類型的閱讀材料,增加學生的興趣。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多選擇具體的閱讀題目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而使學生掌握解決不同閱讀問題的技巧,但是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不濃厚。若在上述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可引發學生興趣,并集中其注意力,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學生接觸的閱讀材料中古詩詞較多,這部分材料的意境較難理解,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詩詞中的場景,學生身處情境中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能較為輕松地理解詩詞的意境。教師也要把這種聯想的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閱讀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聯想,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

初中生大多樂于與同學討論問題,一個學生的思考范圍較為有限,多個學生一起思考就能顯著擴大思考范圍,學生一起交流信息,就能集思廣益,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教師可設置師生互動合作活動,也可設置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教師在互動合作中要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遇到阻礙時,給予點撥和幫助,不要限制學生的思考。學生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中,要注意增強互動小組間的競爭性,提升學生的參與、探索熱情,進而高質量地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學生的整體實力一致,設置優勝小組獎項,給予優勝組小小的獎勵,激發學生為榮譽而戰的熱情。
閱讀教學中難點較多,閱讀問題的變化也較多,因而需要學生學會解決各類問題的方法,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效率,進而使學生掌握更高的閱讀技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要過分干涉學生學習,應設置一些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生自我體驗后,能掌握該類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而舉一反三解決同類型的閱讀問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沈玲玲.試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語文天地:閱讀教學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