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軍
(吉林省通榆縣第一中學校)
近幾年來,我國青少年的體質水平在逐年下降,引起了社會的廣發關注。各級院校開始加強對體育課程的調整和設置,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隨著體育活動和體育課程的增多,體育衛生的重要性也越來越明顯。體育衛生主要強調的是科學的體育運動過程,包括科學的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損傷預防和運動補水等等。在體育活動和體育課程中遵循體育衛生的相關原則可以預防發生運動損傷、強化體育鍛煉的效果,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了解相關運動解剖以及生理方面的知識。本文將從體育衛生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出發,論述體育衛生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性,為增強青少年體質、完善學校體育教學機制提供理論依據。
在體育活動中,發生運動損傷都是比較突然的,并不能夠提前預知。擁有一定的體育衛生能夠讓運動損傷的發生率降低,從而預防損傷。在體育運動中,導致運動損傷的主要因素有:不正確的技術動作、不充分的準備活動、較低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凹凸不平的運動場地。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錯誤的技術動作很容易發生急性損傷,例如,在跳遠時由于技術動作不規范,就有可能導致足跟挫傷、韌帶損傷和腰肌急性損傷等等。其次,運動前進行的準備活動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多項研究成果表明,運動前進行準備活動可以使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降低。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主要因素,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過于逞強,好勝心切,盲目進行高難度的動作以及不顧身體狀況和過度的運動都有可能發生損傷。而具備良好的體育知識可以讓學生認識人體的生理特點,認真進行準備活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使運動損傷發生率降低。
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高峰期,適量的體育鍛煉不但可以提升青少年的體質,而且還能促進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運動強度較大就會導致提前發生運動疲勞,影響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運動強度過低,鍛煉的效果就不明顯,不利于青少年提升體質水平。所以,科學的體育運動是青少年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身體情況以及運動項目所帶來的特點,科學地安排運動時間和強度等等??茖W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夠使體育鍛煉效果得到強化,而且能夠使學生的運動熱情大幅度提高,為青少年體質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在體育課程中,加強傳授體育知識的力度,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科學運動方面的知識,促使學生認識自身的身體結構,增加科學運動的相關知識的儲備。在體育運動中,學生通常會忽略很多細節,從而對身體造成不利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危險。比如,在早晨空腹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的運動,體質較弱的學生很容易發生低血糖甚至昏厥。很多學生在飯后就進行劇烈運動,從而引起腹痛,較為嚴重的會出現胃下垂或闌尾炎等急性腸胃疾病。在補水方面,很多學生的補水方式都是不科學的??茖W的補水方式是在運動前、中、后都分別進行補水,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食鹽或葡萄糖,還能補充運動飲料。
學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教師除了教授運動技能之外,還需要傳播體育衛生知識。學生通過學習體育衛生知識,明白體育運動對身體的重要作用,同時,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形成終身體育的觀念。學生形成終身體育觀不僅增強了青少年的體質水平,而且還促進了全民進行健身,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民的體質水平。
把體育衛生融入體育教學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提高體育衛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適當增加體育衛生的相關理論知識,而且要定期檢查教師的體育衛生知識掌握情況。(2)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傳授體育衛生知識,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體育衛生知識,同時,還可以開展體育衛生知識競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學生科學運動相關方面的知識儲備。(3)學校要加強體育衛生知識的宣傳力度,可以組織學生和體育教師在學校宣傳欄中開展體育衛生知識的板塊,定期對相關知識進行更新。
體育衛生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學校還不夠重視體育衛生,體育衛生仍然處在被忽視的邊緣地帶,如何提升體育衛生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還需要體育教師不斷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