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梅
(浙江省杭州市景芳中學)
在過去的授課方式中,很多思想品德課老師在教學中側重于對學生新知識點的落實,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他們認為道德素質的培養,更主要是班主任的事情,而且道德素養的培養不是朝夕之間的事情,因此在教學中許多老師沒有了解到思想品德授課的關鍵性,人為分割知識點的落實和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得很多學生并沒有實現個人的整體發展。伴隨著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思想品德授課需要認真地把握教育創新的機遇,落實教育精神,探索知識點的落實和道德素質的培養的雙贏,將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作為教學的又一個重要目標。
課本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依據。在授課時,如果老師對課本的內容沒有徹底關注,沒有徹底閱讀、使用,就會使得教學資源浪費,進而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艱難。而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課本,它里面的知識覆蓋了社會的所有方面,從實際日常生活到國家法律法規都有所涉獵。我們可以確定地講,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本,基本上涵蓋了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學中運用好教材,基本能夠形成學生的正確人生價值觀。所以,老師在進行思想品德教學時,要依據課本,從課本下手,查找素質培養的關鍵點,進而充實授課的知識點,展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思想。
如,在進行八年級的《消費者的權益》的授課過程中,就可以依據課本的知識,在授課過程中匯入人文精神教學,進而使得學生實現素質的培養。在授課過程中,老師首先依據課本內容對教學知識進行講解。通過詳細的講課,使得學生理解社會的實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模式。在這個模式里面,我們需要誠實、平等、自由等等。隨后,老師可以突然問學生:“想象你們當前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而你們目前的任務就是把公司業務開拓到較為落后的國家去。這個國家的技術水平比較低下,對產品的監測要求比較少,這就表示你能夠運用比較低的技術去實踐,進而節省資金。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請問同學們是保障自己公司的利益還是用戶的利益?不同的處理方式會產生什么樣不同結果?”老師的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在學生還沒有表達自己的看法時,老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接連播放“三聚氰胺”“蘇丹紅”等等事件。而這些真實的事情也讓學生展開了討論,也使得他們對消費者權益的了解更加深刻。利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這門課的知識,而且還具有誠信的認知,道德素質得以培養。
以人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而相應的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老師在授課時,需要知道學生的差別所在,而且理解認可這種差別。思想品德的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高尚的情操。然而,老師需要知道,學生都是不一樣的,不可以要求學生思想一致,也不可以要求學生品行相似。在如今倡導以人為本的社會,自由民主的教學方式才是老師所應該追求的。在對思想品德的授課中,教育的方式因人而異是關鍵所在。老師要引領學生建立高尚的情操,同時也要認可學生之間的差別,不要要求一樣的教學成果,那樣只會背道而馳,同時也是不可能的。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全面理解學生之間的差別,進而使得教學得到了很大的收獲。在《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的授課過程中,老師并不急于實施課本知識的講解,而是讓學生首先說一說自身的理想和自身對理想的看法。起初,沒有學生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種情況下,老師便首先說了自己小時候的理想。在老師營造的休閑氛圍中,課堂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而學生也變得不那么緊張了。然后,在老師的引領下,學生慢慢地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理想。有些學生的理想比較高遠,老師便對這表示認可和肯定;有些學生沒有實際的理想,只要求過安穩的日子,老師并沒有嘲笑他們,而是表示充分的理解,而且引領學生對理想做深刻的分析。對于學生的大理想以及小愿望,老師并不要求學生都需要高遠的志向,而是依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同時認可他們的差異。在如此輕松的學習氣氛中,學生變得勇于發言,也比以前更自信了,不僅對老師以后的授課內容印象很深,同時也明確了自己的理想,和實現理想的規劃,培養了自身的道德素質。
對學生的道德素質的提高,不僅僅只是嘴上說說。學生素質的培養、人生觀的生成,都需要學生不斷的實踐操作。而以人為本的授課方式也需要老師從根本上實施,使得學生充分地理解實踐,再結合實際對道德素質進行培養。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的授課,不單單是要結合書本知識,使得學生能夠徹底理解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而且更要超出課堂授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而使得學生就算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自我學習,培養學生的自身道德素質,進而變成真正的國家人才。
相對于學生的成績高低,學生的道德素質應該更加被老師和學生重視。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授課中,老師應該以人為本,切合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思想品德的教學兼有新知識的傳授和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所在。對初中生實施思想品德的教學能夠使他們明白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對學生具有很大的意義。而且思想品德的教學也深刻地貫徹了教育改革創新的需要,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建立誠信、平等的社會體系,讓學生成為優秀的祖國人才。學生作為祖國的重點培養對象,擁有高尚的人格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實施思想品德教學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所以老師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學的機會,開拓學生的道德素質的培養方式。
總而言之,在思想品德的授課過程中,老師不可以只知道重視學生的知識積累而忽略了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不可以輕視具體的實踐教學而只知道強化書本知識。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地使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手段把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思想品德教學合二為一,使得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進步。
[1]劉興照.淺析加強當代學生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必要性[J].大觀周刊,2012.
[2]李芳.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學法[J].新課程:教研版,2010.
[3]韋應兒.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水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