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云
(青海省互助第一中學)
高三數學復習備考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且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快速提高復習質量是每個高三數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在這里我以自己切身的經驗向同行透露幾條復習備考的“密招”,希望給大家的數學復習一點參考。
高考全面進入課改階段,從高考試卷的特點來看,應立足課改,活用教材,體現基礎。高考試題中有許多題是來源于教材或者高于教材知識,但原型一般是教材中題目的引申,形變或組合,所以復習中不要以資料為主,在歸納整理教材內容,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弄懂、會做教材中的練習題,研究考試大綱與近五年的高考試題,掌握高考題型、試卷結構、考試范圍。明確復習的方向,加強復習的針對性,有計劃、有目的、扎扎實實地抓好三個階段的復習。第一階段夯實基礎,緩坡度推進;第二個階段進行專題的訓練,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第三階段查漏補缺,彌補復習知識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近幾年從高考的命題來看,考查內容既涉及集合、函數、三角、數列、解析幾何、立體幾何、程序匡算、概率與統計等的主干知識,又注意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查。中檔以上難度的試題通常要涉及多個知識點,多種數學思想方法,或者在知識交匯點上巧妙設計試題,或者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高考試題雖然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復習時必須抓好基礎,應幫助學生梳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使之系統化,完整化。通過系統知識的復習和規范訓練,使學生準確地理解每一個概念,每個知識點,對高中數學知識能力達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
復習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輔導,做好“培優,扶差,促中間”的工作,使學生能把各個知識聯系起來,并綜合運用,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一環節是對第一輪復習的提高與延伸,應側重培養學生能力,注重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方法的掌握。例題和習題有一定的難度和廣度,訓練的密度和要求上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靈活處理,給學生以選擇的余地和自我發展的空間。復習中教師突出主導作用,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解決疑惑,引導學生查漏補缺,做好知識歸納和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和記憶。復習時適當做題,巧練巧做,不能搞題海戰,不能陷入做題的誤區,數學需要實踐,需要大量做題,但要“埋下頭專心做題,抬起頭來想想”,在做題中關注思路、方法、技巧,把“苦做”變成“巧做”。
復習中應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閱讀能力、探索創新能力與數學應用能力等,這一思想貫穿整個復習始終。變更命題的表達形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加強思維的深刻性,尋求不同解題途徑與思維方式,變換幾何圖形的位置、形狀、大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改變題目的題設與結論,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復習做題中加強學生通性通法和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應用。只要運用數學的各種思想和方法,把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數學素質,強調在數學思想方法指導下的操作,做到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常抓不懈,培養解題程序與技巧。
在復習做題與模擬考試中,學生應及時記錄錯題。還要想一想為什么會錯,怎樣錯了而失分,以后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這樣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畢竟,高考當中是“分分必爭”,一分也失不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軟肋”。如果試題中涉及薄弱環節,應讓學生多花時間,多花精力,重點突破,彌補這一塊知識點,通過專題學習訓練,集中優勢兵力打場漂亮的殲滅戰,避免不平衡的發展,考出理想的成績。
除此之外,還要適時向學生傳授應試技巧,注重落實,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答題程序、答題技巧等。良好的應考心態要靠扎實的基礎,靠靈活的方法和應試技巧。解答較易試題,應嚴謹細致,落實到位,穩扎穩打;解答中檔試題,要調整好心態,堅持不懈;解答較難試題,要頑強拼搏,不言放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勤奮才能化拙為巧,只有勤奮的背后才是成功,才是進步??傊?,從實際出發,面向全體學生,采取有效措施,因材施教,分類推進,才能有效提高復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數學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