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林學
(重慶市墊江第八中學校)
本文從創設教學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這兩方面,對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說明和闡述。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意境優美、語言生動的文章,若是采用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很難將文章中優美的意境真實、生動地表達出來,而利用信息技術,則可以通過優美的畫面、絢麗的色彩、生動的聲音等將文章中所描繪的情境真真切切地呈現出來,從而渲染濃厚的教學氣氛。
比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文章時,我就運用信息技術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春之歌》,讓學生在這首輕音樂的伴奏下,朗讀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春》。這樣,學生通過觀看生動形象的春天畫面,聆聽舒緩曼妙的背景音樂,在讀到優美的句子和段落時,就能深刻領悟作者的情感,體會春的無限魅力。
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我們難以用口頭語言表述清楚的教學內容,而運用信息技術,則可以將這些復雜、抽象的教學內容簡單化、具體化,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遇到難以處理的教學問題,就可引進信息技術,以此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比如,《看云識天氣》這篇文章,里面描寫了很多與天氣有關的云的形態,但是,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發達,且缺乏一定的生活閱歷,那些陌生的氣象名詞和大同小異的云實在是讓很多學生難以正確理解和區分。這時,我們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相應的云的圖片,并配以簡單的文字介紹,這樣,學生就能對文章中所描寫的云的形態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達到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希望廣大語文教師,能夠及時認識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語文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搜尋和探索各種應用措施和途徑,使初中語文課堂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變得精彩紛呈、生動有趣!
朱清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