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河北省任丘市滄州教育局石油分局井下學校)
1.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新課標理念下,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講授者和管理者,應是課堂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學生不再是消極、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應是積極主動的知識的探索者,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
2.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轉變學法至關重要。在課堂上要積極營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氛圍,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激活思維、發展能力、培養個性,真正讓學生想學、樂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
3.教學評價重過程輕結果。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深遠影響,教師評價過于關注結果,忽視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長此以往,學生的智慧、天性受到阻礙,學習熱情被打消,創新思維的形成成了泡影,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大大降低數學學習的實效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教師,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愛學生,才會換來學生的愛。其次運用自己各方面能力,包括個人品格、口才、知識等方面吸引孩子,讓他們從內心敬佩自己。任何一個機智幽默、知識廣博、品德高尚、善解人意的老師都會為學生所喜愛的。
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就要轉變傳統觀念,打破正統的教學方式。很多孩子認為數學枯燥無味,學起來費時費力不出成效。試想這樣的科目讓他們45 分鐘規規矩矩的學好容易嗎?所以教師口頭語言的抑揚頓挫、幽默詼諧,肢體語言的形象生動、搞笑,都能及時喚起學生注意力的集中。一個好的課堂,猶如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菜:不放佐料不行,雖然有營養,但難以下咽;佐料放多了,失去了菜原有的味道。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有把控課堂氣氛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民主輕松的學習環境中高效地學到知識。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實踐多改進,這就對新時期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效地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還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因材施教,又要有靈活的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愛去和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真正的心對心地走近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進一步促進整個教學改革邁向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落實進程。
趙春玲.初中英語和諧課堂建構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