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第一中學)
現如今,高中課堂上的語文教學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根植于舊有的教學觀念以及方式,進行單一的肢解式教學,只是講解字詞、段意、中心思想,教學效率很低。第二種是一些教師對課改的理解不夠深入,出現了偏差,很多語文教師,由于新課改的推動,而去閱讀了很多前沿的教學信息,不過他們并沒有深入理解這些教學信息,只是學習到了那些熱鬧的教學形式表象,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閱讀教學策略”是這樣的一種教學策略,它指的是語文教師通過一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并且尊重閱讀規律,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意識,使學生可以在完成閱讀任務的時候運用正確恰當的方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監控策略運用的能力得到提升。讀書這件事,對于興趣來說,是“想不想讀”的問題,對于方法來說,是“怎樣讀”的問題。對于策略來說,就是應該采取怎樣的方法、什么讀書步驟可以有效地達到讀書目的的問題。閱讀教學的最佳目標就是:學生在拿到閱讀材料之后,能夠對閱讀目標進行自覺的確定,在閱讀時不僅能運用合適的閱讀方法,還能在同時對閱讀過程進行有效的監控,閱讀完成后,客觀評價閱讀結果。最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策略,形成自己的良好閱讀習慣。
第一步:初步閱讀,對相關背景資料進行了解。這些資料包含有:作者生平、寫作背景、文章文體等,這部分的閱讀主要是識記社會、歷史方面的知識。
第二步:通讀全文,對文章的思路進行大致梳理分析。在梳理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對象、特征(包括人物等對象的性格、品質等)、事件、文章主旨(由對象所體現出的寫作目的或者一些普遍的意義)。對于學生的能力有這樣的要求:能夠概述事件、能夠對重要信息進行準確把握、能夠形成抽象思維、能夠進行整理歸納,總結出一般規律。在形式上,一般是段落、層次等的關系。對于知識的要求,主要是:要懂得關鍵詞和中心句;能夠理解層次結構的關系。
第三步:對重點語句進行解析。主要包含三點:表層義、語境義及作用分析。在知識方面,要求可以分析出特定語句在文章中對于其表達效果、對象、特征、主旨、結構等的作用。
第四步:賞析閱讀,對文章內容及其所運用的藝術手法進行賞析。要求:能夠識記一些常見的寫作手法,知曉其作用;能夠對文章內容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進行判斷,對于文章的寫作特點和效果有一定認識。
第五步:感悟閱讀,閱讀完文章之后,發表一些見解感想。這些見解感想有助于學生積累其生活經驗和閱讀經歷,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聯想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
這個閱讀五步法,把閱讀流程清晰地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的順序呈現出來,可以使知識點和閱讀能力點都分配到各個步驟上,這樣的閱讀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可使閱讀更加高效。
初步閱讀時,教師要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帶領學生搜索整理識記知識。通讀全文的時候,教師主要負責教給學生一些讀書方法,然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閱讀了。解析重點語句、賞析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在給出閱讀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點撥指導。教師應讓學生自主領悟,隨后進行點評。培養閱讀能力就好比學開車,教師只是教練,學生才是坐在駕駛座上的開車的人,教練可以給出方法和方向卻不可以代替學生來開車,否則學生永遠不會獨立完成任務。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在閱讀中所得到的審美熏陶、閱讀感悟是學生自身的內在過程。
我在教學新聞內容時,就提倡大家一起辦手抄報,并且向學生介紹了一些如何采訪、編輯和對手抄報進行排版方面的知識,學生可以從自己身邊的事情出發,進行一些社會采訪,一起辦手抄報,辦報的過程中就可以加強對時事新聞的理解。這種引導式的學習,既可以激發學生情感,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所以,教師在教學實踐時,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經驗,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不同的學生,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另外,一味分析講解,有時并不能領會到一些佳作的妙處,這時就需要教師帶領,反復、飽含感情地誦讀,引導學生去體會其中的韻味。不必說那些古典詩詞和現代新詩,有些看上去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同樣需要這樣教學。
高中是學生的記憶黃金期,所以,教師要做好引領工作,讓學生多讀、多感悟一些名文佳作,這樣學生的文學積累才能豐厚,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才能越來越好。
[1]和順遠.淺談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課堂教學方法與途徑[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1).
[2]劉敏.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新課程:中學,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