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儉
(吉林市龍潭區實驗學校)
面對著轟轟烈烈的課程結構改革,我深知作為一線教師,所擔負著怎樣的責任。為適應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我努力學習新課程理論,更新觀念,轉變教學方法。幾年的實踐,我取得了點滴的經驗,下面就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以往的教學只強調教,而往往忽略學生的學,造成了教師凌駕于課堂的現象,作為教師,雖然知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真正讓學生主觀能動地去學習的,往往只是少數。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
課改之后,我給自己的地位進行了重新定位,“平等中的首席”,即要當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咨詢者,當學生遇到問題時,又以學生合作者的身份出現。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己動手去探索、實踐,總結規律,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鍛煉了學生動手操作、科學探究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往我們的教學,就是簡單地灌輸,屬于那種純粹式的接受式學習。這種學習窒息了學生思維和智力,摧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改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中,把自己束縛在教材之中,不是用教材,而是講教材。在課改之后,我努力鉆研教材,在教學改變舊教材繁瑣、機械訓練的現狀,進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即教學教材知識,又把教材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物理學科體現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成為生活化、趣味休的物理。
“探究”要求課程學習由傳統的講授型教學、演示型教學向自主型教學和實踐型教學轉化。讓學生在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研究中獲得知識,使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創造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那么,如何在課堂中引導,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呢?我覺悟得興趣起了很大的作用。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個好的問題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我的物理課堂中,我力爭每節課的伊始都有用富于興趣的問題或情境來導入、設疑,以此激發興趣,收到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如,我在講壓強時,事先準備了兩只氣球,兩個釘床,一只有很多的釘尖,一個只有兩個釘尖。然后用氣球壓向釘床。讓學生猜想,兩上氣球哪個先響?學生有的說釘尖多的,有的說釘尖少的,還有的捂住耳朵……積極性高漲起來。
除教學課本中的知識之處,我還把探究引到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學完物態變化之后,我讓學生探究保溫瓶中水的質量的多少與保溫瓶的性能的關系等。
在課改的要求下,我在課堂中力求使知識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教給學生有用的物理。在講物體浮力時,我幫大家總結密度大于水的實心物體放在水中都會沉入水底,那么我適時提問那么在海中航行的幾千噸的油輪是怎樣漂浮在海面上的呢?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中總結出物理知識和規律,還能把這些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系列的生活實際中的問題。培養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大勢所趨。為此,我努力鉆研計算機,參加區市級的各種培訓,而且自己又進修了Flash 等一些相關的應用軟件,能夠獨立做出符合課堂實際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在未來的教學之路上,我將繼續踐行新課程標準,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科學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