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靜
(浙江省溫州市第五十八中學)
“后進生”是每一屆帶班時,班主任不可避免會接觸到的一個群體。幾年班主任工作的學習中,我慢慢發現,這群人都有著一些相似的地方。他們之所以在我們眼中是“后進”的,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成長環境,有學校的教育環境更有家庭的生活環境。也正像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生在學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中折射地反映出來,而學校在負責教育的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開學初,作為高三的班主任,我準備了一系列高三的勵志主題班會,從讓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到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自己喜歡的大學,再到選擇自己的高考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相應地填了一些表格。有一張是“我理想的大學和我喜歡的專業”,當時幾乎是所有的學生都填了,溫大(化名)、溫職(化名)等也有填南開,中山的,當時覺得蠻好的,只要有目標,就會有方向。
但是在小季(化名)的表格中,自己喜歡的職業或專業這一欄里,先是寫了音樂,后來畫掉了,又寫了唱歌,又畫掉了,然后其他幾欄里面就沒有填。
他是沒有目標沒有理想嗎?
我的這個疑問,后來馬云(化名)也發現了。
小季有點胖,能睡,上課有的時候坐著都能睡著。馬云說:“有夢想的人睡不著,沒有夢想的人睡不醒。”
就在我與他分享這句話的時候,他說出了,為什么當時表格里的涂涂改改。
他說:“他曾經有過,但是,都被家里磨滅了,以前喜歡音樂,喜歡唱歌,自己也有一點特長,會寫寫歌。但是家里說學起來沒用的,浪費錢,對以后找工作沒用。”因為當時我不了解他家里這個情況,只是安慰說:“大人有他們的原因。”
我對他的第一印象:他是一個沒有目標,而且不被家人理解的音樂人。
小季的行規不太好,但是情商很高。他經常會遲到,但是我總是看不見扣分單,后來調查發現,他又偷偷藏起來,我的理解是他不想讓我看見傷心。記得一天早上,早自修前在走廊垃圾桶旁邊,小季邊拿紙巾擦書包邊抹眼淚。我想多大點事啊,18 歲大男孩在走廊上哭那么傷心,一問才知道,原來他因為幫同學帶早餐,放書包里的早餐袋口沒系好導致早飯撒書包里。面對一股早餐味的書包,他的處理是哭泣,之后生氣地說:“以后再也不幫他們帶早餐了。”
我對他的第二印象:小季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抓不住問題的關鍵。早餐撒書包不是因為幫同學帶早餐,而是自己疏忽。
1.2.1 輸入性病例 按照《消除瘧疾技術方案(2010年版)》及《全國消除瘧疾監測方案(2015版)》的判定依據:在外地感染到當地發病的瘧疾病例。即發病前30 d內(按瘧疾最長潛伏期來算)有瘧區流動及夜間停留史。包括境外輸入病例和境內輸入病例。
小季的成績在班級里屬于中下,學業水平考試一共十一門到現在為止有三門沒有過,也曾經因為這個問題,與他聊過家里情況,他說:“老師,我爸媽不管我的,他們只管我弟弟,對于讀書,他們說我讀不出結果來,補習什么的都是沒有用的。”
同樣身為母親,我想,他應該與家長之間有什么誤會吧。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行人去了他家。
通過交談得知,父母不是本地人,白手起家做童鞋,經過幾年打拼有一些成績,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首先是小季媽媽的愧疚。迫于生計沒有太多時間顧及孩子,后來生活好一些了,有時間管了。發現他經常去黑網吧打游戲,再去管的時候已經不讓管了。再加上又有了弟弟,孩子總覺得父母更多地關心弟弟。
交談中,我找到了我所有問題的答案:
首先并不是沒有目標,也不是不被理解,只是豐滿的夢想受到實際生活的威脅。父母的很切合實際的考慮但由于自身素質原因解釋的并不完美,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人理解。
本次家訪我深深體會到,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固然不可缺少,但父母更是起到主導作用。而事實是很多父母忙于生計,較少照看、督促孩子,或者說,很多父母只是嘮叨的多,方法指導的少。也有的父母甚至無論是在養育孩子的經驗還是用心程度方面都是零基礎,這樣的情況下,怎么能夠養育出優秀的子女呢。
“生活向學校所提出的任務如此復雜,以至如果沒有整個社會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學素養,那么不管教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滿的效果。基于這個原因,蘇霍姆林斯基開展了“家長學校”,家長可以在那里聽課,直到自己的孩子畢業為止,讓他們掌握最低限度的教育學知識。
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
我們與其在學校一個一個地去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不如上他們家找找答案!家訪結束時,小季媽媽握著戴老師的手說:“老師,你們來了,我們家長真的收獲很多,對孩子虧欠,接下來,我們會更多地關愛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