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群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學)
引導自學法是教師首先給出預習要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預習并提出問題。然后將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針對個別有代表性的問題教師進行答疑,最終達到解決了問題,學生不僅掌握了化學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化學的方法。
對于高中學生來講,提出一個新的問題比解決一個舊有問題更加重要。高中化學教學改革要求化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將化學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更加倡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和創新能力。
現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師主導課堂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寫記的情況,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違背。這樣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學習非常的被動,學生不會主動地學習,對于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效率低下。
在化學知識的學習中,涉及很多的抽象的、需要認知改組的化學知識。當化學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時,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得不同水平、個性差異的學生學習效果明顯不同。對于一些基礎知識扎實、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無法更加深入的理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可能會出現聽不懂的現象。而引導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來選擇學習難度。
引導自學法包括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學兩個部分。
在引導自學法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化學的引導者,教師要通過情景引導、知識引導、方法引導和過程引導對學生預習過程進行干預,使他們不至于舍本求末、繞遠路。
(1)引導學生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疑問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景。如教師在引出問題前先做一個噴泉的實驗,激發學生的探討的興趣,讓學生討論形成噴泉要什么樣的化學條件、噴泉形成是用的何種物體,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探求欲望,激發了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設計題目,培養創新能力
在平時的高中化學學習中,都是由教師給你重難點和相關題目,讓學生去解答,教師通過一遍遍的提問,學生一遍遍的解答來加深對化學知識的重難點的掌握。而引導自學法就要要求學生在原來的條件下變換一些數據、題設條件,去設計一些類似的題目,從而進行解答。如,在學習量計算時,設計的題目是0.2mol的Na放在1L0.1mol/L的稀硫酸中產生H2的物質的量是多少,經過設計題目可以將Na改成Fe,然后再求H2的物質的量。
(3)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過程,享受化學學習的樂趣
教師在進行化學課的實驗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已有的化學知識,引導他們進行創造性學習。如,在學習Fe(OH)2的制備這一實驗室,化學教師就只提供給學生一些制劑,讓他們自主鉆研選擇,然后親自試驗,根據實驗的結果來檢驗學生的選擇是否正確,最終得出正確的實驗步驟,對二價鐵的性質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在引導自學法中,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是最重要且核心的部分。
(1)學生自主求助
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解疑的過程,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也不例外。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要主動的求解,首先在書本、資料中看能否找出正確的答案,如果不能夠找出就要和其他同學相互討論、虛心求教,最后仍不能解決的話再向教師求助。在學生自主求助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邏輯能力就會得到空前的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目標就會一步步在求助中實現。
(2)學生自動探究
引導自學法還要注重學生的主動探究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自己以前的化學知識,對新的知識進行判斷、推理和實驗驗證,將實驗的結果根據自己的判斷、分析和歸納得出新的結論和認識。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勇于質疑,大膽創新,推動化學的進步。
(3)學生要自主構建梳理
化學知識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學生要學好化學就要將新學到的化學知識容納到原有的化學體系中,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形成一個網絡化、系列化的知識結構。如,在學習完鹽酸、氯氣、氯化鈉和次氯酸這一系列知識后,學生就要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完整的氯元素知識體系。
引導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是對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學習方法的創新,有利于將學生被動的學習轉化成積極主動的學習,對高中化學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高中化學教師應該積極探討,主動地運用到化學教學中來。
[1]張瑞娜.“主導—主體”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D].河南師范大學,2013.
[2]肖俏蓮.“先導后學,精講精練”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晉環.研究性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及策略[D].陜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