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寒
(湖北中壩中學)
很多初中生在理解數學知識,如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時,往往滿足于記住結論,而不去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
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而不能在聽課前將知識自學一遍,找出里面不明白的地方或者重點、難點,到最后甚至如聽天書。
很多學生在表達能力上存在漏洞,在表述時候常常表現出思維混亂等現象。
在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
(1)看: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了解新課的重點和難點。
(2)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應反復閱讀、仔細體會、認真思考,注意知識的發展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標記,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
(3)做:在對預習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要求學生利用課外參考書做一定數量的練習。
首先要學會“聽”。應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聽新知識的引入及知識的形成過程,聽重點、難點的剖析,聽例題解法的思路和數學方法。
其次要“思”,指導學生的思維方式。
最后要學會“記”。“記”有兩層意思,一是腦記;二是指學生記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教師板書什么就抄什么。在指導學生做筆記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筆記照應聽課,要掌握記錄時機;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思考方法。
學生做作業,總喜歡敷衍了事,需要加強作業的指導。首先,指導學生認真審清題意,能準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條件和要求。其次,要尋找思路。再次,要對作業總結。最后,培養學生課后“重總結、勤歸納”的良好習慣
我認為從初一就應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要求學生做到:看書看筆記,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網絡關系,有選擇地做一些各類習題,歸納所學知識的各種題型及解題方法。
總之,對于初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維與傳授方法相結合、課上與課下相結合、學法與教法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索相結合,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陳海明.淺談初中數學學法指導[J].讀與算:素質教育論壇,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