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玉龍
(陜西省漢陰縣職教中心)
作為一所山區中職學校,我校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這直接影響到他們將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嚴重的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永久性硬傷。通過調查發現,我校95%的學生都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問題。
我們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總結出家庭因素是造成中職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長不了解占4.7%,了解得少占48.3%;家長的教育方式不當占53%;學習上家長從不過問占21.2%,要求一般占50.5%,嚴格占28.4%;家長和學生較少在一起占8.6%。
一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從小便生活在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家,父母忙于生意撒手不管,使孩子缺少父愛、母愛,逐漸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習慣,在學習上意志消沉,產生厭學情緒;二是父母離婚,對孩子身心造成莫大傷害,使學生感到自卑、壓抑,進而對學習失去興趣。
多數父母僅有中等以下文化水平,個人素質偏低,碰到小事就大吵大鬧,造成家庭不和睦;有些父母嗜好喝酒、賭博,要么成天在外,要么在家也不管孩子,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使孩子缺乏家庭的溫暖、安全感和幸福感,產生自卑感或逆反心理。
(1)親子之間缺乏有效溝通。有的家長在外打工常年不著家,有的以各種理由忽略孩子的溝通訴求,有的文化層次低,教育無方(或溺愛或粗暴對待),有的在和孩子交流時不能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去和孩子溝通,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導致親子關系不協調。
(2)家長不正確的思想和引導。有的家長認為中職教育是一種低層次教育,讀職校只是混時間、拿文憑,對孩子在校表現不重視;還有的家長認為知識技術不重要,掙錢才是關鍵,以致學生渾渾噩噩,虛度光陰。
(3)家長教育能力低。要么過分溺愛,要么嚴厲有余,使其產生逆反心理,對學習感到厭倦。有些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掙錢,忽視對孩子的感情投入和精神關懷。更有些家長完全把孩子的教育交給學校,對孩子放任自由、撒手不管。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把責任歸咎于孩子,動輒譴責辱罵,甚至采取暴力教育。
由于我縣經濟落后,人們思想素質普遍偏低,學生從小耳濡目染,再受父母“金錢論”和打工歸來的“土豪老板”的誤導,錯認為“知識改變不了命運,有錢才是王道”。部分學生由于家庭貧困而自卑,盲目從流“讀書無用論”。
(1)要喚醒家長的責任感,改變家庭教育的觀念。我們利用各種機會,采取多種方法和家長聯系,如家訪、家長會、專題講座、座談會等,努力幫助家長認識到職業教育的優越性、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喚醒家長的責任感。在學困生謝××的研討個案中,我們通過多次家訪、電話訪談,把家長請到學校實際考察等,使該生家長徹底改變了對職業教育的片面認識,認識到“技術也能成就人才”,更加積極支持女兒第二年到湖北十堰聯辦學校學習深造。
(2)利用我校的短期技能培訓部,每學期開辦兩期為期一周的“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家長短訓班,加強對家長的指導和幫助,讓家長懂得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掌握教育學生的正確方法。對孩子應及時發現并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和收獲,不吝嗇表揚和贊美。同時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分析,查找原因,尋求對策,考慮如何與家長相互協作,并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回答家長的問題,形成雙向互動。在輔導留守生陳××的過程中,當得知其父親因事滯留在家時,我們多次銜接,他終于參加了本學期第一期的家長短訓班。培訓期間,我們也主動和他聯系,反映孩子在校的思想狀態和點滴進步,另一方面轉達父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和期望,不僅搭建起父子間血濃于水的愛的橋梁,有效緩和了他們劍拔弩張的緊張關系,而且陳父在培訓結束后覺得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3)共同關注,改善貧窮面貌。我們教師應充分利用職業教育的有利條件和職業人身上的某項技能,開展多種技術的義務扶貧短訓班,指導群眾掌握脫貧致富的技術。呼吁民政、社區、村委會等以小額信貸、低保、廉租房等多種形式幫助群眾在解決溫飽、改善生活環境的基礎上發家致富。只有生活條件得以改觀,家庭才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孩子的自信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度才能不斷得到培養和提升。
(1)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潛移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精心營造一個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家庭人文環境,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懂得成才先成人。同時,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易犯這樣那樣的錯誤這是正常現象,需要家長多理解、多關心、多引導,更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適時給予肯定與鼓勵。中職學生容易急躁,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并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與孩子溝通時,態度要溫和真誠,不用責備或質問的語氣跟孩子說話,更不能采取打罵的粗暴方式。在輔導問題生石×的過程中,我們與其父母不厭其煩地打電話、家訪等,在取得對方信任后,有意識地向他們灌輸滲透一些好的家庭教育方法,并經常反饋孩子在學校好的表現。慢慢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開始有意識地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和處世方法,也開始贊揚自己的兒子,不再棍棒相加,逢人就說兒子在職校的進步和成績。石×有了父母親的榜樣、肯定以及親朋鄰居的稱贊,學習勁頭越來越高漲,還參加了2015年全市中職學生烹飪大賽。
(2)家長平時應多關心子女的身心,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避免孩子放假不回家散落在社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家長應和孩子共同制訂出一個目標,實行獎罰分明,當達到該目標時,家長應遵守“合同”給予相應獎勵,若沒達標,家長也不應責怪打罵孩子,應鼓勵幫助指導他,這樣才能重新樹立起他的信心。輔導汽修專業學生徐××的過程中,發現其父對他要求非常高,而母親就很溺愛。每次做錯了事或哪件事沒做好,父親總少不了責備和深深的失望,這嚴重地刺傷了他的自尊和好強,就開始和父親對著干,以彰顯自己是“大人”,導致父親更對他求全責備。經過我們引導后,父親依然望子成龍,但少了苛責和懲罰,多了贊許和幫助。2015年3月,徐××去了十堰聯辦學校,在班上是表現最優秀的一個。父母親的認可是孩子必不可缺的精神食糧!
總之,從每個中職生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家庭的“縮影”,看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重視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家、校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1]陳丹輝.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準備特點研究[M].氣象出版社,2004.
[2]張靈秀.中職學生家庭教育:問題診斷與建設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2(34).
[3]李瑞雙.家庭教育對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才智,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