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英
(吉林省舒蘭市天德鄉學校)
“和諧”這一名詞全社會都在講,課堂教學也如此。“有效”是教學的最終目標,那么如何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的和諧有效性就尤為重要。
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制訂的三圍目標去設定一堂課的標準,由于課程內容不同,那么三維目標就有所側重。教師應結合每堂課的具體內容,以過程與方法為主線,然后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滲透在其中。例如,閱讀課文的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有了興趣,就能產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這樣才能把三維目標有效結合在一起。
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氣氛是學生大膽參與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在教學中如何構建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1.我們要摒棄教學中“滿堂灌”的傳統做法,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以利于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培養。同時,應該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勇于探索,給他們創造自由馳騁的想象空間,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用欣賞的眼光,贊賞的態度對待他們,不求成熟與完善,只求參與,使學生能夠在這樣良好的師生氛圍中創造性思維更加活躍。
2.給學生充分的信任,充分信任學生是建立平等、民主和諧學習氛圍的基礎,新課堂理念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授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學生預習中的疑點與學生共同制訂的目標,教學中針對疑難之處及易出錯處讓學生互相討論,教師加以點撥、指導,有效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自學,強化參與意識,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查找資料,進行社會調查,這樣不僅豐富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能力。
新課標提出來要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
1.課前預習尤為重要,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新課程理念設計預習目標,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問題,找出重點和難點。
2.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放手發動學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體驗,感悟,表達。另外,在合作中讓學生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相互檢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享受到自主探索,合作探索的樂趣。對于難度大,自學,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的調控能力,要有目的地引導,有針對性地講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結合起來,實現雙贏。
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評價時也必須要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入手。如學生答對時用“你真行、你真棒、了不起、很精彩、棒極了”等贊嘆語言,學生獲得成就感、贊譽感,信心倍增,會更投入地學習。但對于語言能力、理解能力、發展較慢的學生或性格內向者發音受阻,感到困窘時,教師更應給予熱情的鼓勵與幫助,多給機會,允許其“再想想、別著急、慢點說、沒關系、這個問題本來就很難,你再想一會”等語言,使他們有勇氣逐步創造成功,收獲希望的果實。
心理學家羅杰斯曾說:“良好課堂氛圍是教師藝術的產物。”在融洽和諧,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教師給予充分的空間搭建良好平臺。由于學科不同,各有特點,而語文教學應以課堂對話為突破口,大膽放手,把課堂還給學生,以課堂為載體,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對話的教育形式多種多樣——師生間的對話,生生間的對話,師與文本的對話,生與文本的對話,與環境的對話,與媒體的對話等。不管哪一種對話,其核心是養成動腦、動手,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學生用心靈去擁抱語文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文本。
總之,語文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輕松、歡快和諧的氛圍中的獲取知識的營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