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月
(山東化工技師學院)
化工專業是指為各種化工及其相關過程和化學加工工藝培養進行分析、研究,并能較熟練地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過程模擬、設計的人才。與高等教育目的不同,作為職業教育,化工專業開設的主要目的是為各類化工企業提供具有合格操作水平和較高職業素養的一線工人。由于兩者培養目的不同,并且面對職業院校學生普遍基礎較差這一特點,故化工專業基礎課程的教育培養方式就需要與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它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對于高等院校來說,化工專業基礎課包括:化工原理、物理化學、化工工藝以及各門課程所對應的課程設計與試驗等。而職業院校化工專業培養的學生不需要從事設計類的工作,故課程開設上偏重于操作技術層面,所以,職業院校開設的課程相比高等院校在具體工藝技術方面的內容要更細、更廣。如高等院校《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等研究型課程在職業學校不做重點開設課程,有些學校甚至不開設,而高等院校不開設的課程或作為選修開設的課程,如《合成氨生產工藝》《煉油工藝學》《甲醇合成》等針對具體企業類型的生產操作課程,是職業院校主要開設的課程內容,相比而言,職業院校學生培養更具針對性。
如《化工原理》這門課程,高等院校重在原理與設計計算,而對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原理性的計算不是重點,相應的在教材名稱上就會有所改變,職業學校該教材的名稱改為《化工單元過程及操作》,原理過程是理解性內容,而該門課的重點則是掌握如何操作設備(包括設備結構、設備的操作要點等)。
由于職業院校培養目的、培養學生程度等多方面與高等學校不同,故職業院校對學生的教育就需要區別于大學教育。職業院校要想完成培養目標,做到區別對待職教學生與大學生,首先要從教師入手。由于職業院校的教師亦是接受傳統教育出來的教師,他們在教育職業院校學生教育問題上往往抓不住教育的重點,而體現出來的是教學效果不好,事倍功半。故改變教師的教育方式是職業教育急需改革的內容。
針對化工專業的課程內容并結合職業院校的特點,我對化工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提出以下幾點經驗: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學得好,就必須提高其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己提出“為什么”“怎么做”,如,《化工單元過程及操作》第一章節《流體輸送》的教學,先提出很簡單的問題:“為什么水往低處走?”進而引出“要是水都往低處走,住在樓房里的我們怎么吃到水呢?”由此引出流體流動的能量關系,引出外加能量的提供者流體輸送機械——泵,通過對日常內容的舉例、發問,引發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的興趣。
其次,發揮課外作業的力量。傳統教學中,給學生留課外作業無外乎今天課程講過的內容,比如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有哪些零部件等。這種作業學生只需要在課本上抄就可以了,往往寫完了學生都不記得自己寫過什么。其實,教師在留作業方面可以換個角度來讓學生接受知識,比如,今天課堂學完壓縮機工作原理了,課外作業可以給學生留些這樣的問題:“我們國家生產大型壓縮機的企業有哪些?”“壓縮機的價格怎么樣?貴嗎?壓縮機的價格和什么有關系?”“教師提供兩張實際生產壓縮機的外觀圖,讓學生查查老師選的這個壓縮機是什么類型的,用來做什么的?”等,學生要想完成此次作業,需要上網查資料,這三個問題的設置完全可以讓學生又復習一次壓縮機的工作原理,并且預習下節課關于壓縮機型號的內容,因為壓縮機的價格與壓縮機的結構、型號都有關系,通過此種方式,能鍛煉學生利用網絡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探索知識的能力。留課外作業給學生時,教師經常忽略的重點就是作業不是要求學生寫出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去尋求答案,其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
再次,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化工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是純理論課程,不比實習教學有實物作為道具,但它需要講授的內容又都是實物型的,所以,如果只依靠文字敘述,往往就很難讓學生去構造實物、理解操作過程。尤其對于設備結構、工作原理、流程方案等實際內容的教學,用文字永遠描述不出一個設備、一套流程究竟是如何。所以,對于工藝設備、原理方面的教學,讓學生看工廠設備實物圖并輔以原理動畫,教學效果要更好。但是針對工藝流程來說,直接給學生看工廠實物圖顯然是不合適的,以合成氨工藝為例,首先企業實際流程拍攝是有難度的,網絡資源相對較少,并且不同企業生產流程不盡相同;其次,企業實際流程線路鋪設復雜,設備之間結構緊湊,無法看出物料具體流動情況。故針對化工生產流程內容的講解,首選模擬實訓設備教學,但并不是所有學校都有條件建如此多的流程,針對實際教學情況,流程教學最適宜的、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畫流程簡圖,依據物料的流動線路,經過設備(包括設備名稱、作用),配上工藝條件,邊畫邊講,學生看懂圖了,教學目的即達到了,針對這種復雜程度較低的工藝流程,教學適宜直接使用板書。多媒體是教師教學的好幫手,但并不是所有的講課內容都要用多媒體,原理計算以及簡單流程講述板書要比多媒體更有優勢。
最后,善于利用考試分數的老師才是好老師。我國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以分數高低論英雄,故學生長期養成的學習習慣是注意分數,無論優等生還是學困生,大家都最在意教師會給他們什么分數,即教師的評價。理論課教師長期考核學生的方式是期末一張卷(一般為70%),外加平時成績(一般為30%),由于受到上課條件限制,理論課教師如何利用好這30%平時成績去約束學生是尤為重要的,教師可以適當將這30%化少為多,分成若干個部分,讓學生平時多做工。比如,將分數先放大為100 分,然后給學生出勤、作業完成情況、上課表現按比例各三分之一進行分配,在課堂上回答教師問題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適當的分數鼓勵,讓學生注重自己學的過程,提高參與的熱情,增加思考過程等,除此之外,平時成績也可以加入同學之間的相互評價,化工專業不同于其他行業,它生產時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所以學生的與人合作能力也是需要考核的重點內容,在學生分小組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時設置組內互評(如,本次最佳成員5 分、最差成員2 分),促進組內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此種形式告訴那些喜歡單打獨斗的優等生與不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試的試卷方面,不一定非要閉卷才行,也可以采用開卷考試的形式,教師出題的時候可以出得思考性更強一些,設置一些讓學生不經過認真的課堂學習是不能順利回答的問題;對于一些不適于出開放性試題的課程,也可根據課程特點出傳統的試題,但開卷考試的時候,學生只被允許帶一張反正面寫滿學生自認為是考點內容的A4 紙,并且紙上內容只能手寫不可復印,通過總結考點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本門課程的理解、歸納、總結,這都與平時課堂學習效果的好壞是相關的,通過此種新型考核方式,以考試促進學生在平時課堂的學習動力。
化工專業的課程在我國眾多專業課程中屬于比較難的課程,如何讓職業學校的“學困生”學好這個專業是任重而道遠的。作為職教教師,我們要以培養目標為導向,積極探索多種教育方式與手段,找出最適合的提供給我們的學生。“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在教學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其更好地發揮其作用,值得每一位教師細細思考。針對化工專業的課程內容并結合職業院校的特點,化工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課外作業的力量,結合多媒體教學資源,利用好考試分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