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又寬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黃河口鎮中學)
魯迅曾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就會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初中思想政治課要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可以嘗試以下幾種途徑。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利用并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親身經歷與感悟,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深化思想認識。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直接參與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道德踐行的能力。有疑問是學生認知上的沖突,進而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學生會產生探究的興趣。教學中教師應解放學生的嘴,給學生發表獨立見解的機會,鼓勵他們向老師質疑,向課本質疑,向同學質疑。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大門的鑰匙都毫無疑義地是問號,開發學生的潛能,必須鼓勵學生從質疑開始?!睂W生腦子里有了疑問,就會進一步去思考,進而有所發現,有所感悟。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質疑,自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促進其發展。
如,在教學親近社會中關于遵守社會公德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入公益廣告在公共汽車上吃韭菜包子的情景,向學生提問:“當時如果你在車里,面對污濁的空氣,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換做你,你會做這樣的事嗎?”如此質疑,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社會道德是規范人們行為的一種準則,是要大家遵守的,我們要做一個有社會道德感的人。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做人標準。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與積極性的高低,常常依賴于對教師的情感。由此可見,高尚純潔的愛是師生心靈的通道,是啟迪學生心扉的鑰匙,是引導學生前進的路標。教師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學中,還要有一顆愛護學生的心,真誠地對待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在生活上關心他們,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在課堂上要注意多表揚少批評,走到他們中間去,找他們談心,參加他們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尤其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應多給予關愛,找出他們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知,對政治課感興趣。
初中思想政治課具有德育的社會功能,抽象的說教式教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課堂上興趣不高,弱化了政治課的功能,也不利于學生的成長。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空間,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推進素質教育,意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我們必須幫助學生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現實的情境之中,把原有的能力遷移到解決當前問題的實踐中去,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理解知識、轉變情感。教師必須把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充分吸取包含政治知識的文學、藝術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借用名言警句等來理解教材,加深對教材的運用。
如,在學習“我愛你,中國”一課時,教師課前準備好相應材料。在導入時,可以播放《大中國》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在學生情緒被調動起來后,教師順勢引導入本課。聯系生活實際,把生活的音樂、文學、影視、經濟開發等材料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后面的壯麗山河和燦爛文化時,教師展示各種圖片及音像,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從生活世界中提供給學生實例,可以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產生濃厚興趣,體會我們有共同的一個家——中國。
新課標把改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政治教學改革的重心和突破口,學生是發展和學習的主體,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解決政治問題為中心,教師采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參與到政治課的探究活動中,以學生獨立鉆研為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探究者和創造者。教師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凸顯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問題展開討論、辯論、質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正確對待交往”時,首先引入馬克思的話:“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情是人生的無價之寶?!比缓笈e出三位小朋友關于對待抄作業的不同態度,引發了關于誰才是真正的朋友的困惑。最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給資料中的三位小朋友指點迷津。這就改變了原有的教學定式,給學生體驗,摒棄傳統的教師“一言堂”,把學生發展放在教學設計的重心,創新教學方法,實現學生的探究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