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鐵道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43)
港口作為重要的物流節點,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將迎來難得的發展契機。天津市正面臨多重機遇疊加的發展機遇,從國際合作的“一帶一路”,到國家戰略的京津冀協同,再到輻射環渤海的天津自貿區,天津港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不可缺少的音符。天津港地處京津城市群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交匯點上,是連通海上和陸上兩個“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是連接東北亞與中西亞的紐帶。作為天津的最大優勢,天津港應該也必須在新形勢下發揮更大作用。2014年6月10日交通部發布的《關于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1]提出將大力發展港口物流作為港口轉型升級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試圖通過對“一帶一路”下天津港物流的發展機遇、優勢、困難及挑戰方面的分析,探討“一帶一路”下天津港口物流發展策略。
“一帶一路”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從中國發端,貫通中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乃至歐洲部分區域,東牽亞太經濟圈,西系歐洲經濟圈。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東出海”、“西挺進”,與周邊國家形成“五通”戰略合作。“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2013年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額超過1萬億美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1/4。過去10年,中國與沿途國家的貿易額年均增長19%[2]。“一帶一路”以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為主,以經貿合作為輔[3]。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此同時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覆蓋的沿海港口也將受益匪淺。“一帶一路”廣闊的輻射地域范圍、龐大的經濟規模以及活躍的經濟發展態勢將促使港口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使港口貨運量大幅增加。港口作為重要的物流節點,在“一帶一路”下的經濟走廊、跨國運輸線等戰略下,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各港口城市正發揮沿海地理優勢,開展海陸聯運,計劃打造出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運輸、貿易、產業合作和資本投資大通道。
“一帶一路”戰略下天津港口物流在政策環境、地理位置、基礎設施、業務往來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條件。
(1)政策環境優勢。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規劃中提出要加強天津港口建設。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天津的定位為國際航運核心區,天津港承擔國際航運核心區任務。京津冀“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體化體系中天津港是重要一港。交通部公布《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郵輪港口發展將以始發港為主體,其中津冀沿海以天津港為始發港。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獲批,長江以北唯一的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天津自貿區主要是依托天津港來建立和發展的,其中的天津港片區重點發展航運物流、國際貿易等現代服務業。2015年2月26日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高新區掛牌。天津國家“自創區”以濱海高新區為核心,而天津港是新區的核心戰略資源。2015年3月21日,天津市推出“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要將天津打造成我國北方國際物流新平臺,將天津建成“一帶一路”的北方橋頭堡和京津冀城市群國際物流網絡的戰略核心。天津將構建以港口為中心、海陸空多式聯運緊密銜接的現代物流體系,到2017年,天津市現代物流業增加值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超過9%[4]。
(2)地理位置優勢。作為連接國內外貨運商貿、物流倉儲以及信息服務等的重要載體,天津港將成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關鍵節點。“一帶一路”的核心是溝通整個亞歐大陸,天津港最貼近大陸,可直接延伸到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蒙古等。天津港是國內唯一同時擁有四條鐵路通往歐洲陸橋的港口,通往二連浩特、滿洲里、霍爾果斯、阿拉山口的運距分別為976km、2 165km、3 912km、3 966km[5]。天津港至四個口岸的運距全部為最短(除大連離滿洲里較近外)。目前天津港與“一帶一路”的對接已形成兩橋三口總體框架。三口是大陸橋上的滿洲里、二連浩特、阿里山口三個過境口岸。一座橋是由天津港出發向北經二連浩特和滿洲里口岸出境進入蒙古、俄羅斯,與西伯利亞大陸橋連通至歐洲;另一座橋是由天津港出發,向西經阿爾拉山口出境,通過北、中、南三條徑路通往歐洲。
(3)基礎設施優勢。天津港是世界上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是我國發展最早的沿海港口之一,已經成為服務完善和功能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擁有國際上等級最高的集裝箱碼頭以及技術含量最高的專業化煤碼頭、世界最大的專業化焦炭碼頭、國內等級最高的30萬t級原油碼頭、30萬t級的大型鐵礦石碼頭和專業的滾裝碼頭。大型集裝箱碼頭的自動化程度高,集裝箱裝卸橋最高臺時效率達到70個自然箱以上,自動導航集裝箱運輸車組成的無人駕駛集裝箱港內運輸系統實現了車輛精確定位。目前,天津港擁有三條過境班列:天津新港—阿拉山口班列、天津新港—滿洲里—莫斯科班列、天津新港—二連浩特班列,已經開辟連接亞非歐美等大洲的各大港口的120條集裝箱班輪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班輪航線超過30條。天津港集裝箱鐵路中心站正在建設中,未來投入運營后,將成為天津港國際集裝箱海鐵聯運的樞紐。
(4)業務往來優勢。天津港目前已形成了以集裝箱、原油及制品、礦石、煤炭為“四大支柱”,以鋼材、糧食等為“一群重點”的貨源結構。2014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突破5.4億t,世界排名第四位,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 400萬TEU,位居世界第十。作為華北、西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天津港在內陸11個省份設立25個“無水港”和5個區域營銷中心。天津港70%以上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均來自天津以外省區。2013年天津港大陸橋過境集裝箱運量共完成12.4萬TEU[6]。2014年天津港完成通往“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集裝箱吞吐量占比超過30%。
(1)外爭方面:“一帶一路”相關港口蓄勢待發,競爭激烈。相關港口均在加緊對接“一帶一路”。營口港擁有中韓自貿區、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等地標優勢,營口港亞歐大陸橋通過海鐵聯運業務向西打通歐亞大陸橋運輸通道,到達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德國等國家,向東對接海上絲綢之路。大連港地處遼東半島、東北亞航運中心、大連金普新區、中韓自貿區(進行中),與哈爾濱鐵路局簽署共推鐵水聯運協議,全力打造東北陸海絲綢之路。日照港有中韓自貿區(進行中)、魯南經濟帶、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地標優勢,以日照港為出海口的瓦日重載鐵路已建成通車,開辟了新的進出海物流大通道,日照港向西至中亞、西亞,向北連通蒙古國和俄羅斯的鐵路綜合集疏運體系日漸完善。連云港是隴海、蘭新鐵路的東端起點,是江蘇北部、山東南部、安徽、河南、山西、四川、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及新疆等最經濟便捷的出海口。中哈國際物流場站項目、太平洋西岸國際物流中心建設、中韓陸海聯運均在緊鑼密鼓地推行,且與吉爾吉斯斯坦、立陶宛、巴西淡水河谷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連云港日前出臺《關于推進2015“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的實施方案》,欲全力打造陸海雙向開放新格局。另外,寧波港、珠海港、重慶港也擁有很強的競爭力。
(2)內聯方面:京津冀城市群港口腹地交叉,未形成互補合力。京津冀港口有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及黃驊港。天津港屬加工型港口,其他三港為煤炭、礦石等資源型港口。京津冀港口的經濟腹地以北京、華北、西北等地區為主,由于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不完善,京津冀地區港口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結構性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現象。2014年8月,由天津港集團與河北港口集團共同出資20億元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天津與河北的合作正在不斷加強,推進區域內港口持續合作發展任重道遠。
(3)內強方面:未完全向現代物流轉型,軟實力需提升。天津港在服務腹地延伸、口岸便利化、港口資本經營、信息化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設等方面尚存在短板。天津港的港口物流有許多方面還處于傳統物流狀態,在物流意識、物流硬件設施等方面與先進的現代物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他港口均在加緊現代物流發展,如青島港正致力發展第四代港區,實現技術與規模“雙升級”,向冷鏈物流、LNG碼頭延伸,向大物流轉型,積極試水港口金融,并將聯手迪拜國際、中遠、馬士基、泛亞、招商國際、中海等全球頂級船公司、碼頭公司共同打造集裝箱自動化碼頭。廣東省、廣州市將共建廣州航運交易所,建設航運大數據中心、市場監測中心和交易中心,大力發展航運總部經濟、航運金融保險等現代航運服務業。與這些港口相比,天津港仍需在港口運營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港口軟實力。
“一帶一路”戰略與天津當前正在實施的幾大戰略聯系緊密,因此必須將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需要有機結合起來。
不能將天津港視為簡單的物流碼頭,現代物流體系下,需要港口與港口城市協調發展。在搞好天津港與天津市的港城規劃[7]的同時,應主動順應開放發展趨勢,跳出天津看天津港,看到天津港對三北腹地的開發帶動作用及其面向東北亞的日韓等各大經濟體的區位優勢。天津港需要“走出去”,向內陸腹地延伸供應鏈與物流服務,形成以天津港為龍頭的我國北方國際物流網絡,成為京津冀的天津港、華北的天津港、我國北方的天津港、亞歐大陸的天津港,加快建成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1)加大過境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海鐵聯運核心樞紐。發揮天津自由貿易區優勢,把天津港打造成為亞歐大陸橋東部起點、中蒙俄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推動建設連接東北亞、輻射中西亞的鐵水聯運大通道。加快過境班列基礎設施及通道建設,重點推動天津港進港三線和新港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大北環、西南環線等鐵路項目建設。研究鐵路專用線直接引入碼頭前沿,推進鐵水聯運無縫銜接,落實鐵水聯運示范項目。
(2)培育過境物流運輸服務市場,提升大陸橋運輸服務水平。扶持規模大、能力強的重點企業,創立國際化服務品牌。支持重點跨境物流企業量身訂制日韓對歐過境運輸物流產品,打造“精益跨境物流服務商”,打造“津新歐”集裝箱班列品牌,發展高端國際集裝箱班列物流服務。從香港、新加坡港等國際化大港口發展歷程來看,現代港口物流逐步在向全方位和一體化的方向發展[8]。借鑒歐洲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的港口物流服務的柔性化[9],協同提升大陸橋運輸服務水平,對過境運輸優先安排、優先組織、降低港口收費;推促航運企業延長集裝箱免費用箱期,降低滯箱費和海運費;建立統一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電子數據交換和集疏運輸協調發展;提高國際集裝箱班列貨物通關效率,降低國際集裝箱班列整體運輸成本。
(3)推進港口海上戰略合作力度,推動全程物流發展。沿著“一路”的走向,通過三條海運航線,聯通日韓、澳新、歐洲大陸,借助與沿線友好港口的投資合作,形成海上戰略支點。增加海上內支線運輸,集聚京津冀區域生成的內外貿集裝箱,提升無水港和內陸港功能,在政策支持、物流服務、價格機制、綠色物流[10]等方面合作創新,研究個性化物流解決方案,推動鐵路全程物流發展。在充分發揮天津港橋頭堡作用的同時,實現自身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
(4)繼續加快內陸無水港建設步伐,協同京津冀發展。建設無水港,提升港口服務輻射能力的同時密切了京津冀三地間的經濟聯系。以港口物流為中心,推進內地無水港建設,促進鐵路運輸班列化、散雜貨運輸班輪化,完善覆蓋腹地的天津港物流服務網絡。
(5)開拓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應用,打造智慧港口。“一帶一路”戰略下,港口之間在海鐵聯運、口岸聯動、大陸橋運輸、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大量跨區域合作空間。加強港口間的運營合作需要運輸網絡的聯通,更需要加快各港口信息化建設。借助物聯網、傳感網、云計算、決策分析優化等智慧技術手段,優化提升港口的基礎設施和管理模式,提升電子口岸平臺、天津港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陸路港貨運交易中心等區域性物流信息平臺功能,提升物流企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實現港口的功能創新、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優化的現代“智慧”港口。
[1]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c.gov.cn/zfxxgk/bnssj/syj/201406/t20140610_1630894.html,2014-06-10.
[2]王敬文.習近平提戰略構想:“一帶一路”打開“筑夢空間”[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408/11/t20140811_3324310.shtml,2014-08-11.
[3]唐杰.“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如何“走進現實”[N].光明日報,2015-02-04.
[4]張華迎.天津出臺物流業發展計劃:打造北方國際物流新平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3/23/c_1114727216.htm,2015-03-23.
[5]李文增.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天津自貿區大有作為[N].濱海時報,2014-12-22.
[6]萬紅,魏薇.天津:鎖定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N].天津日報,2014-12-25.
[7]牛杰,張晶.現代物流體系下歐洲港口與港城規劃探析[J].物流技術,2014,33(11):18-22.
[8]王長江.世界典型港口物流發展模式分析與啟示[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1):218-223.
[9]徐萍,梁曉杰,劉曉雷.歐洲港口發展現代物流的啟示[J].物流技術,2008,27(3):77-80.
[10]杜偉強.天津港發展綠色物流的策略分析[J].物流技術,2014,33(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