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欣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自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物流已從單一企業管理范疇的傳統物流管理發展階段邁向基于供應鏈戰略管理為特征的現代物流發展階段。2008 年國家將物流業列入我國第十大振興產業,更使物流戰略管理成為企業戰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管理做為決定企業長期績效的一組管理決策和行動,是隨著復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不斷動態化發展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經濟環境使物流企業逐步意識到,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中生存下來,就必須改變以往各自分散經營的狀態,實施供應鏈管理模式。這種模式要求物流企業間不再只是過去的競爭關系,而是一種戰略上的合作伙伴關系,優勢互補,采用跨企業的集成管理才能使企業間協調一致來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管理日益受到重視。
1.2.1 物流管理的發展歷程。早期的物流管理被稱為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PDM)等同于實物分配或者貨物配送,主要是針對制造企業和流通企業。進入上世紀80年代,伴隨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企業對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要求增強,存貨流動管理從只關注產品的管理擴張到原材料的采購和供應,于是PDM 向Logistics Management (LM)“后勤管理”轉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存貨流動管理早已超越單個企業的界限,延伸到整個供應鏈的層面。2005年代表全世界最高物流管理水平的美國物流管理協會(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正式更名為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ouncil of Supply Chain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CSCMP),標志著物流管理進入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物流戰略管理新階段。
1.2.2 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管理的涵義。現階段強調物流戰略管理,關注物流管理向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管理的轉變基于以下原因:
(1)集成是本世紀重要的思想之一。Integration 被譯成集成,它是指為了達到一種新功能或者新目標,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不同的單元集合起來,形成一種效益1+1>2的全新集合體。這種全新集合體是一個新的系統。
(2)供應鏈集成管理是近代一種新的管理理念與模式。供應鏈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從本質上說是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供給和需求的集成。供應鏈集成管理是指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技術把供應鏈所有成員的財務、采購、生產、銷售等業務進行整合,把企業內部以及核心企業之間的所有業務看作一個新系統的整體功能進行管理的過程。主要通過信息和現代管理技術把生產經營中的物料流、信息流進行集成管理,從而有效決策,達到全局動態最優。
(3)物流管理體現的是協同運作效益。物流管理總目標是在最低的總成本條件下滿足顧客既定的服務水平。傳統物流只有從以往的單一企業物流向社會大物流邁進,企業間分工合作,形成供應鏈共同體,才能在更大、更高的層次通過系統優化來實現整個物流系統總成本最低。供應鏈共同體居于市場領導地位是其戰略核心。因此物流管理應基于供應鏈集成的基礎上,形成供應鏈企業間的戰略合作關系,才能持續、穩定地追求社會物流總成本最低。
戰略管理是從特定的物流主體利益出發,形成物流戰略并落實物流戰略的全過程。這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動態過程。一個不斷循環的物流戰略管理包括戰略制定、戰略實施和戰略控制三個階段。
首先,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制定階段涉及供應鏈各核心企業長遠的戰略層面合作,這個階段供應鏈各核心物流企業進行內外信息的搜集和評價,然后共同選擇物流實施方案。其次是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實施階段,這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包括物流戰略總目標的分解、物流戰略的資源配置及應變計劃的制定。最后是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控制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確定評價標準,監控物流企業內外績效,評價物流戰略績效,以及糾偏的過程。
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管理屬于物流管理組織之間的集成,它把供應鏈內的核心企業之間的物流管理單元進行集成。這些核心企業之間基于共同的目標,借助信息技術,如借助第三方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通過對供應鏈內外環境和企業內部條件的分析和整合而制定的全面的、長遠的物流發展目標和對策。這樣的物流戰略管理是針對整個供應鏈企業進行的全局設計和整體規劃,以確保各企業的競爭優勢。
物流戰略制定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信息的搜集和評價,以及實施方案的共同選擇。
互容性指的是供應鏈集成環境下,供應鏈各核心企業物流戰略目標必須是互不排斥、互相依存的。這些物流戰略目標可以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也可以是物流成本最低戰略等。只有以整體的思想對供應鏈中各核心企業的關系進行整合,以系統思維去評價搜集的信息、選擇共同實施方案,原來的競爭關系演變成相互信任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這時的集成體才能出現整體功能的倍增,降低了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成本,使整個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具有了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管理的實施是動態的管理過程,包括物流戰略發動、物流戰略總目標的分解、物流戰略的資源配置及應變計劃的制定等。
互補性是指供應鏈中的各物流核心企業制定物流戰略過程中,在基于供應鏈集成的整體戰略計劃的框架內彼此合作,在物流戰略實施中能夠協調運作。即供應鏈各核心企業都從整個供應鏈的整體利益出發,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協同地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物流總目標。這個過程要求供應鏈各核心企業戰略資源的配置要具有互補性,如物流接口的互補性,物流渠道的互補性等。
為實現整個供應鏈整體物流成本的最小化目標,尤其是在物流戰略管理的控制階段取得滿意的物流戰略績效評價,供應鏈核心企業之間的橫縱向集成成為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戰略管理的有效方法。縱向集成是供應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之間的合作,這種縱向集成可以協調上下游核心企業之間的物流運作,以實現集成系統的整體物流成本最低。同樣,為取得規模經濟效益,供應鏈同級節點的核心物流企業可以采用橫向集成,如第三方物流,其本質就是橫向集成后的一種共同物流。
基于供應鏈的各核心物流企業橫向縱向集成,在共同戰略目標的指引下,互補性地配置企業戰略資源,這一切都是以信息技術的集成為前提的。
信息既是企業內部又是企業之間彼此溝通的載體,只有通過信息的不斷流動,才能實現供應鏈集成的物流活動。不同企業之間必須通過專門的信息應用程序接口來實現信息的調用。由于不同的信息系統的功能各不相同,要通過互補性的界面處理來實現各功能的整合。這樣,不同節點的核心企業之間才能夠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分析、轉化來建立一致的供應鏈信息,這對眾多的企業來說既是必要的前提,又是有力的挑戰。由于目前物流企業業務經營和管理相對粗放,基礎設施設備簡單落后,基于網絡的IT 技術應用落后而上下游的不少企業都非常強大,搭建第三方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是一個解決供應鏈集成中信息難于集成的有效方法。供應鏈各核心企業只有通過信息共享才能彼此合作,各物流企業才能使最終產品的價值倍增、物流總成本最低,實現更快的顧客需求響應。
基于供應鏈集成的物流企業戰略管理要求供應鏈各核心物流企業在信息集成的前提下,物流戰略目標具有互容性、戰略資源配置具有互補性,通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及同級節點核心企業之間縱向橫向集成,實現供應鏈集成的系統功能,發揮出物流功能倍增的放大效果,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整體服務功能,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
[1]王忠偉.供應鏈管理[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2]寶貴敏.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3.
[3]張學志.供應鏈物流集成的一般規律研究[J].供應鏈管理,2009,(10):123-125.
[4]匡旭娟.物流集成商企業與專業運輸企業合作戰略的穩定性分析[J].物流技術,2009,(7):201-204.
[5]譚力文.21世紀以來戰略管理理論的前沿與演進[J].南開管理評論,2014,(2):8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