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血液風濕免疫科 廣西 南寧 530022)
白血病在惡性腫瘤中占據5%的發病率,兒童至35歲的成年人在惡性腫瘤所導致的死亡中占據比較高的比例。目前,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常用手段,但是化療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或者是抑郁等情緒[1]。所以,血液科的護士應該給予患者細致的飲食指導、心理疏導以及優質的基礎護理。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對白血病化療患者常出現的焦慮抑郁情緒的重要價值,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1月~2013年1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化療的44例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且按照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2例。觀察組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6.2±3.6)歲,實施優質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對照組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17~75歲,平均年齡(47.5±3.8)歲,實施傳統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已將有心理障礙、精神異常的患者排除研究之外。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護理模式,主要為觀察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的心功能來安排患者的作息、飲食以及治療護理。在此基礎之上給予觀察組優質的護理服務,具體為:①化療前的優質護理,認真觀察患者的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家族史、文化程度,向患者解釋白血病的相關知識,增強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幫助患者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②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并且叮囑患者要多注意休息,保證睡眠質量。③化療時的優質護理:準確地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向患者解釋患者的主治醫師具有過嫻熟的技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減輕患者對治療效果的擔憂;護士要在征得患者的同意下選擇合適的血管,穿刺時要做到穩、準、快、減少疼痛刺激,進行輸液時要正確的進行排序,先輸入刺激性相對較大的化療藥物,同時做好血管保護,及時觀察患者的用藥反應,有不適隨時處理;指導患者大量飲水;④化療后的優質護理:指導患者預防感染,注意保暖,并保持口腔及會陰部的清潔衛生;培養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抗化療后帶來的各種胃腸不適反應,向患者強調化療后加強營養的重要性,鼓勵患者進營養豐富的飲食。
1.3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據,利用均數整幅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X2進行組間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對比:護理之后,觀察組的依從性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對比
2.2 兩組患者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的(SAS)的對比:護理之后兩組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并且觀察組患者的SDS和SAS評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DS和SAS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DS和SAS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SDS SA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22)53.4±10.6 51.7±9.8 54.5±10.9 52.5±7.8 55.5±9.8 44.7±8.6 53.5±12.3 43.9±6.8對照組(n=22)
化療是治療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而大部分的患者由于對化療的認知較少,容易對化療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導致其治療依從性較差,從而影響治療的進程。本次研究中,血液科護士嚴格遵守化療藥物的使用注意事項,給予觀察組優質的護理服務,將化療藥物使用的危險性降到最低,大大減少了患者的痛苦,也有效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2]。總之,實施優質的護理模式可以給予患者溫情的照顧和關懷,及時疏導了患者的心理問題,有利于減輕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1]倪連芳,陳黎,蔣玉梅,吳敏,尹運東,廖建湘.小兒癲癇病健康教育[J].中國健康教育.2011,10(05):63-64.
[2]趙柱蓮,黃智聰,肖芳蓮.對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查[J].護士進修雜志.2012,08(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