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靈芳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第二實驗小學 福州市350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正面臨著復雜而深刻的變革形式。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所謂的差異化教學模式,正是指根據興趣導向以及天賦差別的不同,所組織的人才培養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積極自覺地學習,促進學生特殊才能迅速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模式與成效進行探討。
一個班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出現能力水平上下不等的現象是很正常,教師針對這樣的現象要采取積極地態度和有效的教學方法,正是這樣現象的趨勢,差異化教學模式已經逐步走近課堂,是指導教師實施教學重要的科學理念。在這里不得不提到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正是這樣的教育體制導致在落實差異化教學理念的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和探索,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整體能力和水平。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差異化教學理念的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技術環境。在近幾年來,互聯網迅速普及,網絡課程和視頻課程等紛紛涌現,各種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日益形成,在這樣的信息技術背景之下,為差異化教學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更好的促進了差異化教學理念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到實際中去。
情境創設是小學語文課堂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受學生年齡階段特點的影響,語文課堂情境創設的質量往往直接決定了課程內容本身能否吸引學生,也影響到了課程的最終效果。在以往的情境創設中,教師多采用語言的引導形式,但學生之間的語言理解能力存在較大的差異,對語言的感悟水平也不相同,難以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進行差異化教學。但如果利用起多媒體課件的視屏、圖像、語音等技術,就可以將語言描述的內容通過直觀的方式表達出來,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間的差異給教學活動帶來的困難,便于實行差異化教學。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時,攻克一個又一個教學重難點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針對不同的教學難點,教師有不同的教學策略去針對,其中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播放功能,視頻、聲音、圖象的處理技術,可以處理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的難點問題,是教學進行差異化教學時的常用手段。
例如,在講解課文《詹天佑》中“人”字形線路方案設計時,小學生受到認知能力的影響,往往不能理解”人“字形的鐵路方案設計究竟妙在何處,也就更不能理解詹天佑的聰明智慧。教師通過語言的描述,可能會使一些抽象思維較強的學生領會教師的意圖,但無法針對學生間的差異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有深刻認識。如果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進行動畫播放,將詹天佑設計的兩個火車頭在“人”字形線路上運動,則化解了教學難點,實現了差異化教學的目的。
學生的語文能力存在著先天的差距,教師如果全面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因素,實行差異化的分層教學,雖然對每個學生的發展有益,但卻會影響整體的教學效率。在語文能力培養方面,信息技術引導下的多媒體設備等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教師進行差異化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
現代的信息技術將被感知、被想象、被推理的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形式和過程,用仿真化、模擬化、形象化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表現出來。例如,在學習一些歷史題材的課文如《狼牙山五壯士》或古代寓言故事等內容時,為彌補學生生活閱歷上的差異,可將相關的影視圖片資料放映給學生,增強學生感知力和想象力。
朗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內容之一。學生的朗讀基礎存在著先天的差異,比如有些學生需要先做好字音的矯正,有些學生需要先做好朗讀的連貫性訓練,有些學生則需要訓練朗讀的情感。教師如果統一開展朗讀訓練難以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性,利用多媒體的音頻設備制定不同的朗讀方案,再依照學生的水平進行針對性教學,則可以事半功倍。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基本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有些學生缺乏創新思維,有些學生缺乏發散思維等等,這些教學問題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下的多媒體設備進行解決。例如,在《黃山奇石》這篇課文中,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描述難以讓學生了解“奇”,可以利用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形象了解文中內容,促使思維的飛躍。
在語文活動課當中,信息技術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有著明顯的輔助作用。比如在學習完《只有一個地球》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料,設計出一個初步的環保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鍛煉了學生的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成果有針對性的指導,實現差異化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尤其是通過信息技術即多媒體教學展示圖片、信息、視頻等,讓學生在課堂之上能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視覺沖擊和心靈的觸動。
分層教學法是體現差異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方面。分層教學法是指,在學生知識基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顯差異的情況下,教師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達到不同層次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這要求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設立分層,在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特點的前提下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現差異化教學模式的要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信息化技術是輔助開展分層教學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大大提升教師的工作效率,還能強化教學質量,為每一個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模式,不僅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利于學生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方便了教學的教學,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是種一舉多得的優良措施。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術引導下的差異化教學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熟練掌握,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個性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更好發展服務。相信通過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信息技術開展差異化教學的模式將會更為完善。
[1]韋素問.小學語文教學中差異化教學策略的實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4,17:58.
[2]高書賢.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學周刊,2013,02:165.
[3]彭緒山,王水,秦衛東.基于信息技術的差異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才智,2014,22:18+20.
[4]曾繼耘著.差異發展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5]華國棟.差異教學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6]肖前軍,周金玉等.高職數學差異化教學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0,3.
[7]吳文靜,范文卿.高職英語的差異化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