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香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學 南安市 362300)
第一,通過對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可以了解到探究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有開放性,在一定程度上摒除了對學生的束縛,可以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某一方面進行研究調查,不再是以往的指定問題,突破這一限制性因素;二是有自主性,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課堂的主體,從教師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完全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看法,而探究式教學則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三是創新性,學生可以利用多種資源確定研究的主體,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并非是延續前人的方法,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
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F代社會經濟科技等迅猛發展,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成為各高校的宗旨所在,探究式教學的引入,讓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學習,聯系實際生活,產生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創新潛質。鼓勵學生通過新的想法或方式解決問題,不要去依靠他人或者做經驗之談,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領悟到的才是最真實可靠的。因此,探究式教學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第一,政治教學方法不適宜。政治教學大多以理論為主,讓本就學業繁重的高中生感到無聊,喪失了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從而使學生在心理上對政治產生抵觸,不利于政治教學的開展,也阻礙了學生道德素質以及政治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發展設下了障礙。在這種情況下,應新課標的要求,各高校實行了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重新找回對學習的興趣,但由于實施時間尚短,傳統教學方式摻雜其中,沒有完全轉變過來,阻礙了政治教學的進程。
第二,政治教材與時代脫軌。新課標要求政治教學要具有時代特征,做到與時俱進,教師要及時向學生傳達最新的新聞時事或者法律文件等,讓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大部分的教師仍舊沿襲以前的教案,作經驗之談,沒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教導學生的知識還停留在四五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即使是實行探究式教學,那些過時的資料,也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氣氛沉悶,不利于政治教學的有效開展。
第三,政治教學主體錯位。新課標指導下的探究式教學要求師生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了解知識,并要求在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注重聽取學生的意見或建議,加強師生交流,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沒辦法徹底將其轉變,再加上現在的高考制度,以成績作為錄取標準,導致探究式教學的實行舉步維艱,大部分學校仍舊采取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注重課本知識的傳授,以提高學生成績為最終目的,導致教學主體的錯位,同時也造成了政治教學實質的掩蓋。
第一,改善教育理念,明確探究式教學的意義。實行探究式教學,首要的就是轉變教育理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從根本上對探究式教學有一個準確的了解和定位,明確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高中政治教學,以往“重書本輕實踐”的時代已經遠去,現在提倡的是探究式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時代。只有意識到這一點,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引導者的身份,劃定一個大致范圍供學生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學生也要擺正自己作為課堂主人翁的位置,合理利用自身的權利,對課堂建設提出具有改革性的建議,幫助教師建立高效課堂,為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提供良好的課堂環境。
第二,擴寬探究空間,加強理論與實際結合。探究式教學的開放性使得高中政治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課間或者校內校外都可以對學生進行政治教學。也就是說,探究式教學要求教師提倡學生走出課堂,以自身的實際感受結合理論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的掌握。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教師也可以號召學生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培養學生的愛心,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添加現代化元素,與學生討論時事政治,結合實際發表自身的觀點,教導學生不要只學習課本內容,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也要有所了解,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第三,創建情境探究,實現師生之間有效互動。實行探究式教學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創建情境模式。在課上,教師根據所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吸引學生的關注,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課程討論中來。
在新課標體制改革下,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引入無疑是給高中政治教學注入了活力,使得師生的思想有了新的轉變,同時促使高中政治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1]譚炳輝.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創新培養[J].文學教育(中),2010(07).
[2]陳維.淺談高中政治復習中如何突破哲學重難點[J].群文天地,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