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裕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第六中學 泉州市 362000)
政治源于生活的,因此政治教學必須要生活化。所謂生活化的政治教學就是以生活作為出發點,把理論知識同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問題結合起來,一方面適應當前政治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著極大的推動性作用。因此當前政治教師必須要對教學的方式進行改革,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同政治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提高教學的質量。
學生的興趣是推動其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枯燥的傳授知識,不把政治同生活融合到一起,學生自然就會認為政治知識過于抽象,學習自然缺乏興趣。而相反,如果教師能夠創建生活情境,就能充分的激發出學生的主動性,極大的增強了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學習《消費及其類型》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通過模擬購物來分析為什么相同數額的錢能夠買到不同數量、不同種類的物品,這種問題來源于實際生活中,學生對商品的定義和價值有著直觀的認識,因此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完成學習任務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生活中往往就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政治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要能夠從生活中挖掘教學素材,使政治教學真正地走進生活。生活中其實有很多可供挖掘的內容,利用這些內容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更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吸收,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例如,在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時,就可以充分挖掘學生在生活中感知的內容,說出生活中有哪些“榮辱”事件,通過這些榮辱觀讓學生辨別善惡、是非。一些黑心商家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消費者的安全,出現“地溝油”、“蘇丹紅”等問題,給社會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社會生活中的事例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取之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讓政治教學更具針對性。
要使政治教學生活化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善政治課堂的氛圍,這項工作是教師和學生要共同實現的。教師要改變主體者的形象,可以在課堂中采用問答或探討的方式進行交流,增強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和諧,這是構建生活化教學的核心。政治教師還要為學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空間,可以自由對政治和生活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寬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政治知識。因此活躍、寬松的環境是達成政治教學生活化的核心。
信息技術是集聲音、圖像、視頻為一體的現代技術,在政治教學中應用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的事例。例如在學習《股票、債券和保險》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股票現場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感受到股市的風險,特別是播放《華誼股票下跌》的錄像,學生能夠真實的感受到股票存在的利害關系,讓學生懂得入市須謹慎的道理。再例如學習消費觀念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查閱當前高中生的消費情況,通過分析總結出怎樣合理的消費。另外通過信息技術還能對當前社會中的熱點進行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政治的教學質量。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政治課程通過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讓教育面向生活,實際上就是對新課程改革的貫徹。開展政治活動課程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來進行活動設計,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應多選取學生喜歡的辯論、比賽、演講等活動內容,以此來使政治教學的內容更為生動。例如,在進行《小康經濟建設》這一內容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在網上自行查詢資料,設計一套適合本地發展的經濟方案。雖然學生的方案顯得幼稚或簡單,但通過這樣的活動卻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對于學生走向社會、面向生活等方面也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學不僅符合政治的發展趨勢,而且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政治教師要不斷挖掘生活中的政治素材,建立寬松的生活化教學氛圍,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更好的提高教學生活化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真正領悟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
[1]梁秋.高中政治課堂有效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方法[J].成功(教育),2013,03:202-203.
[2]沈世弘.構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2,24:129.
[3]周玉春.談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