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梅
(山西省太谷縣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 晉中市030600))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知識與技能并重,突出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最終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這就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對教師的要求,就必須提高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具體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首先,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這是搞好英語教學的基礎。其次,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師愛”,這是搞好英語教學的基本條件,也是新時期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師愛”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表現在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這樣教師才能做學生真正的朋友,才能和學生達到心靈的溝通,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下的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要通過“師愛”來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最后,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只有具備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師才可能贏得學生的信任,才能培養出性格優良的學生。要當好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就要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質,加強自身修養,嚴格要求自己。
第一,新的《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知識與技能并重,突出培養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是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是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新時期英語教師必須準確把握《英語課程標準》的核心,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想法設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培養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英語興趣。在課堂上要多創造英語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在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等方面的設計中都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要成為學生愛戴的充滿智慧的、具有高尚品格的、指導學生學習、生活的良師益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改革中,需要教師不斷充電,努力學習,例如,通過網絡認真學習繼續教育公共課和英語專業課來提高專業知識素質。
第二,英語教師必須有廣博的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那么英語教師就要拓展文化視野,加強跨文化意識的學習,要有較高的聽、說、讀、寫能力,要博覽群書,加大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多元文化素養,使學生了解異國文化與中華文化的異同,從而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英語教師多方面的廣博知識是時代的需要,為此,教師一定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多渠道廣泛閱讀和學習各種知識。
第三,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要緊跟時代步伐,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要努力學習課改理論,利用空余時間專研課改專業書籍,多參加英語課改培訓活動等。在英語教學中要具備教育學推理能力,要時刻學習和思考教育學、心理學有關知識,學習教學法的知識,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專研教育理論基本原理和教學方法。如,參加校際展開的學習論壇,討論研究教育理論基本原理和教學方法等。
第一,駕馭課堂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有計劃地管理英語課堂教學,使教學活動按步驟進行。
第二,處理教材的能力。通過對英語教材的分析與處理,教師能提高業務素質和加深對教育理論的理解,處理好教材有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高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要盡多地開展英語教研活動,采取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共同研究教材,處理教材。
第三,做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談不上有其他方面的發展。因此教師一定要學習和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做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第四,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創設適合學生實際的英語教學情境,使學生有展示自己表達能力的機會,最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英語課堂教學,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有利于推進基礎教育改革,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英語教師的素質制約著英語學科素質教育的實施,進而影響到綜合國力的發展。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不但要有優秀的思想品德素質、專業素質,而且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各種教育教學能力等。每個英語教師一定要肩負起時代對我們的希望,通過各種渠道努力專研和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1]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2006.3
[2]賈曉波.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心理素質,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