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鐘靜
(青海民族大學 西寧市 810000)
新媒體是相對傳統媒體而言,主要包括數字電子、網絡電視、手機短信、手機報/搜索引擎、簡易聚合(R S S)等等。由于新媒體具有便攜、快速和可移動性等傳統媒體不具備的優點,在互聯網客戶端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受到人民的喜愛,甚至成了一些人不可或缺的東西。新媒體一般通過網絡進行傳播,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移動智能機的快速普及,數字電視、微博等新媒體發展更是如虎添翼。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止2012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以4億用戶的優勢取代臺式電腦成為主要上網工具。
網絡具有虛擬性。網絡無國界,此時在網絡上與你聊天的人或許就在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網絡具有開放性,網絡傳播的內容多式多樣,真真假假;網絡具有平等性,在網絡里人人平等,不受約束;網絡具有快速性,一條新聞在幾分鐘時間就可能傳播到幾十萬客戶的手機中……所以,對于以網絡為主要傳播方式的新媒體來說,網絡就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長避短,發揮新媒體積極作用,是當前大學生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第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新媒體的開放、自由等特性和強大的社交功能更是迎合了接受新事物能力較強的大學生的需求,這一龐大群體迅速成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主流。大學生思想活躍,熱情高漲,是接受傳播網絡文化的主力軍。新媒體在傳播內容上也往往選擇大學生作為受眾,最近幾年微信、Q Q、微博等新媒體的異常火爆就是很好的例子。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為大學生獲取多方面知識,拓展視野,加強溝通學習等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但與此同時一些不法分子通過Q Q、微信等媒介,傳播低俗文化、淫穢內容、反動言論、散播謠言等等,不僅給當前的社會治理帶來了壓力,也給這些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大學生帶來了誘惑。大學生涉世不深,識別能力還不夠強,極易受不良文化影響,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甚至走上違法犯罪之路,斷送大好前程。
第二,新媒體易引發大學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新媒體豐富多樣的傳播內容,讓讀者樂不知返,大學生也不例外。從高中的緊張學習到大學的自主學習,沒有了父母的耳提面命和老師的諄諄教導,大學生一下子感到了史無前例的解放,盡情的呼吸著自由的空氣。一些大學生在虛擬網絡中,通過游戲角色設定等實現了現實校園中無法得到的權利欲、控制欲、成功欲,沉溺在網絡世界里尋求滿足,無法自拔,逃避現實和社會。許多大學生在幾年的大學時光里,不愿意參加社團活動,不愿意走出宿舍結識新的朋友,不愿意到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更有甚者在網絡中樂不思蜀,有時候連吃飯、睡覺都勉強應付,一旦他們走向社會,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工作的壓力,就會因為巨大的反差,無法適應,產生各種負面心理,比如自卑、自責、甚至走上輕生的道路。
第三,新媒體使大學生責任意識淡化。通過新媒體,我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與網友們可以就任何話題進行交流。網絡的虛擬性、讓大學生變得越來越隨意。一些話不經思考就隨意說出,一些內容不經鑒定就隨意復制轉發,由于缺乏相關約束,毫無責任意識可言,給相關部門輿情引導帶來了極大壓力。一些大學寧愿和網友談心交流,也不愿意和身邊的同學、朋友說心里話,出現自閉現象。一些大學生在上當受騙后,心存僥幸心理,也開始淪為他們的同伙,走上網絡犯罪的道路。
第一,新媒體不僅僅是一個獲取信息的工具與載體,更是一個為思政工作中和學習提供交流溝通的平臺。新媒體的出現,為大學生獲得開放信息,擴大交際提供了便利。大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載體可以Q Q、微博、同城好友等平臺隨時隨地登錄了解信息、溝通情感、增進交流,不僅可以實現點對點、點對面的交流還能實現公開或私人的交流。借助新媒體,思政工作者不僅可以快速將信息傳達給學生,還能同時實現與多數大學生的同時交流,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新媒體深受大學生群體喜愛。不同于傳統媒體單一的文字圖片內容,新媒體內容傳播呈現多樣化,融合了影像和聲音,加上便攜性和移動性,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大學生僅僅通過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了解任何關注的話題和熱點。在思政工作中,如果我們能將需要宣傳引導的思想意識形態,和大學生身邊生活相融合,以新媒體的形式進行傳播教育,一定能夠受到大學生群體的青睞,提高宣傳效果。
第三,新媒體為大學生自我管理提供了便利。我們可以借助新媒體,輕松實現自我管理。借助新媒體,主題班會也可以隨時在線進行,不受場地約束,每個人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發揮自己主人翁意識,參與組織事務的管理,更好的提高自我管理實效。
當前,一些敵對勢力披著“民主、平等、自由”的外衣,通過互聯網,不斷的散播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向大學生灌輸資本主義下的偽價值觀,挑唆大學生反對社會,反對政府。作為思政工作者,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牢牢把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流的意識形態的引導,必須態度堅決、立場堅定的和敵對勢力的消極言論進行徹底的斗爭,這既是我們的工作職責,也是國家賦予我們神圣的使命。
高校要重視思政人才隊伍建設,為思政工作提供保障。一方面要對思政工作者進行新媒體時代性有關輿情監控、熱點話題正確引導等方面的培訓。使思政工作者與時俱進,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節奏,另一方面加強思政工作者斜掛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學生干部溝通協調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優勢,借助學生干部貼近學生的便利條件,幫助我們開展好思政工作,解決思政工作者人少事多,顧此失彼的難題。
我們要創新思政教育的載體和形式,需從正面宣傳弘揚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一是要充分借助新媒體時代下,微信、微博等大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平臺,定期發表思想指導類文章,適時對輿論進行引導,傳播正能量。二是要注重思政教育內容的多樣化。通過采集一些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經典故事和與大學生生活、學習等方面息息相關的話題,創作一些大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節目,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融合到活動中,增加學習性。
作為思政工作者,我們必須看到形勢發展的緊迫性,保持學習思維、培養與時俱進意識,充分借助各種資源優勢,和我們的大學生一起接觸新媒體,適應新媒體,掌握新媒體,直至為我所用,才能做好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調查統計報告[E B/OL].http://wenku.baidu.com/view/bd72bc2e915f804d2b16c1 b2.html,2012-07-05.
[2]鄧倩文.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1.3.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比較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