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顏
(吉林師范大學遼源分院 遼源市 136200)
隨著我國教育部門發現學前教育的對孩子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后,很大一部分師范類教育學校開始積極開設特色學前教育,開辦兒童文學課程。目前我國把兒童文學分為幼兒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學等三個部分,學前教育學習的主要是幼兒文學,適合于0~6歲的兒童。由于現階段我國開展的學前教育沒有自身的特色,教材內容沒有新意,兒童對其產生的興趣不大。我國相關研究人員也做出了很多努力,研究出一些符合新時代教材要求的教學素材,比如:《幼兒文學教程》《學前兒童文學》等,但這些教材還存在專業性太強,實踐操作起來困難等缺點,不適用與我國的應試教育政策。我國的兒童教育課程還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模式主要以面對面傳授為主。傳統的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師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從而影響兒童文學教學質量。所以,要不斷創新兒童文學課程的新的教學模式、增強其專業性、提升學習效果是目前進行的尤為重要的任務。
第一,兒童文學理論的學習。兒童文學作品是孩子從出生起最先接觸的文學作品,對其以后的學習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為未來職業考慮的同時需要再次學習兒童文學課程,這時學生應系統的了解理論知識,了解兒童文學的作用,每個文學內容的審美觀念,提升作品的欣賞能力與創作能力等等。只有奠定了夯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才能更高層次的提升個人文學素養。同時,老師要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框架,只有充分了解文學體裁的特色,才能全面發揮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重要作用。也可以讓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學之所用,從而順利的發展。
第二,文學作品閱讀量的積累。目前,閱讀已經成為每個人提升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幼兒園教師更應該需要豐富的知識底蘊支撐,以掌握更多的知識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不管對自己的生活還是工作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幼兒教師閱讀文學作品,不僅是工作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完備的知識結構,提升專業素養,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解決一些問題時得心應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大量閱讀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不斷充實自身的兒童文學資料庫。經典的兒童作品其真正的文化底蘊也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它擁有真正的兒童文學精神。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經典兒童作品,來感受其中的樂趣,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保持純真善良的心境。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成為大部分學校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多媒體的特色就在于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語言、圖像、影像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內容變成形象的、生動的、具體的東西,來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進而提升課堂學習效果。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提高學生對兒童文學的興趣。
在課堂上對兒童灌輸兒童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各類體裁基礎,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多讓學生鑒賞作品,進而讓學生的創作能力不斷增強。創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慢慢積累起來的,學生可以先進行兒歌與詩歌的創作,因為兒歌與詩歌的內容較少,通俗易懂,并且有一定的旋律,本身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在欣賞了大量的作品后便可以進行模仿創作。相關專業學生可以去幼兒園見習,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行為方式等等,經過不斷的積累幫助學生對兒童文學內容進行充分的認識和特點的掌握,從而慢慢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
大部分師范類教育學校已經積極開設具有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越來越重視兒童文學課程的發展。因此,需要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相關的教育技能訓練,為我國的幼教事業提供優質的全能型人才。就目前我國的兒童文學課程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兒童課程教育資源匱乏,教學模式相對單一,進而導致我國的兒童文學課程不能快速發展。所以,我國師范類教育學校要積極投入大量人力、財力來對兒童文學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的研究,創新教學模式。多開展一些相關的實踐活動,把實踐與理論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充分掌握專業知識,提高其文學素養,再通過情景教學方式、幼兒園實踐方式來提升學生對其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我國兒童文學的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1]陳曉紅.淺談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教學的有效實施[J].科技信息,2011,(09):190.
[2]買艷霞.專科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改革嘗試[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0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