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凡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現代中學莆田市351010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國家立足于世界的首要因素,所以,要不斷的對科學技術進行創新。高中的物理是對科學技術的初步接觸,雖然是對科學技術淺顯的研究,但是創新的思想、創新的能力對于需要創新的科技來說,是非常具有研究價值以及思考價值的。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多個圖書、文獻的內容來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探討。
高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單純、枯燥的理論教學并不適合該階段的學生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培養高中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應在教學中滲透創新性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促進個體發展,為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所以說,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學生思想意識和認知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當然,這也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必要要求。新課程標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在當今社會,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之一,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之成為創新性人才,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而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知識體系構建與形成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
此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能讓學生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性的思考,不僅能夠避免物理學科學習上的思維定式,還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物理學科上的科學素養,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為日后困難的物理知識的掌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后,經過多年的學習與實踐,高中物理對“過程”、“方法”、“科學精神”等關注日益增加,一些新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得到了廣大教師認可,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深化,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一些不足,教學手段豐富多彩,促進了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盡管如此,現階段的高中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依然存在不足,重技術、輕探究、忽視創新性教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實現,影響了學生全面發展。基于這樣的認知,鑒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刻滲透創新教學,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能在學習過程中能獨立自主的分析與解決問題。
第一,走進物理教學實驗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中的物理的知識點是很抽象、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只是停留在死記知識的層面是很難學懂的,所以需要相應的物理實驗來輔助學生進行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物理實驗的動手操作不僅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物理學科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避免學習上的思維定式,還讓學生能夠有舉一反三的思維,多角度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論證、分析,開拓了高中物理學習中的新思路,這對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物理教學中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節課中,可以讓學生在實驗室中親自動手操作控制小車的行使速度,第一個實驗是將小車進行勻速直線運動,觀察小車所攜帶的打點計時器中紙條的上點的排列規律;然后在進行小車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再次觀察小車所攜帶的打點計時器中紙條的上點的排列規律,親自動手測量點與點之間的距離求出速度,并根據算出的速度求出小車的加速度是多少(對于剛剛接觸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同學要注意要讓小車的初始速度為零)。最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小車受到不同的力的情況下,觀察紙條上點的排布,分析小車加速度的改變的條件以及小車在勻變速過程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這種具有直觀性的實驗使學生不僅對知識點的掌握更為扎實,還對學習更具有趣味性,在動手的操作中也促進了學生的在高中物理學習上創新性的思維。
第二,多媒體教學、靈活多變的打開學生創新的思路。多媒體教學工具借助互聯網和網絡資源為學生構建了一個教學資源豐富、模式新穎的教學過程,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強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需求合理的利用多媒體工具,能顯著增強創新能力的培養效果。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展示國內外某一項科技的對比,并且從中引出此次課堂學習中的重點,讓學生在學習上充滿動力。也可以播放此次學習中的有關的實驗視頻,多角度、多方面的讓學生在學習高中物理的同時,進行多方面的思考,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養成。
例如:講“質量、速度、動能”一課時,教師在新課導入上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賽車與小汽車比賽的視頻。同樣的重量,為什么賽車的車速高于小汽車?引導學生思考這一問題,探討質量、速度、動能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一段視頻,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感受更加直觀、直接,同時也比單純的語言描述更生動,更能吸引學生。
第三,參與社會實踐、將課堂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良好的運用到生活中去也是提高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方式之一。
例如:將學生帶領到一家可以進行實習的工廠內,讓學生自主的發現所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以傳送帶為例,一水平傳送帶經測量可知長為20m,以機械的顯示可知物體需要以2m/s的速度做勻速運動。經過試驗還知道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1,現在工廠將物體由靜止輕放到傳送帶的一端。求物體被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g取10m/s2)在此次實踐例子中,學生可以清楚地看見物體是先做加速運動,后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在求時間時,需要進行分段式的探究,然后再將時間相加得出結果。這種社會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更加的貼近生活,還利于學生思考是否有更加簡潔的運送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也進行思維的創新。
第四,開展物理競賽活動。教師還可以在課間開展有關物理創新的小競賽活動,讓學生充分的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想象,再將設計出一個個小的有創造性的物件讓學生進行參觀、評價,對所有參與的學生進行表揚,對參加并且有創新的學生進行嘉獎,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開拓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具有創新性思維,擁有創新能力。
綜合全文的敘述,要想提高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上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明白影響學生創新力的因素有哪些,然后根據影響的因素探討應對的措施,或是教學方式上的改進,或是實驗探究上的引導、或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理解、又或是平時物理競技上的靈感。總而言之,高中的物理知識對于我國現在的科學技術來說,知識的層面或許是很淺顯的,但是物理創新的思想以及創新的能力對于我國科技未來的發展來說是具有重大的意義的。所以,要重視學生高中物理課上創新能力的培養。
[1]和惠武.試論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5,(12):188.
[2]張建國.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6):8.
[3]周揚帆.關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學習(高三版),2014,(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