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阿梅
(貴州省清鎮市七砂中學清鎮市551400
新課程標準提出“以人為本”的課程觀,強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和體驗,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英語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有效教學?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情景的創設成為了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
當代語言學家韓禮德的系統語言學提出:如果要掌握一門語言,必須系統地從各種場合學習,缺少某種場合的語言經驗,你便不能在此種場合下準確地表達或描述。教師創設出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積極運用語言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創設得體的情境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心理學家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一堂使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課,往往是從每節課的開頭Warming-up環節入手,Warming-up運用得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常在每節課開頭的Warming-up中,給學生用英語說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并有意識地在故事里用到該課涉及的語言結構,為學習新課、新知識打好伏筆。小故事會很快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了解該課的主題,并活躍課堂氛圍。有時候這個熱身我也輪流安排學生在課前準備好。活動的形式可多樣化,例如Achain word puzzle、Daily talk、Short play、Aspellingmatch等形式。熱身的開展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培養了積極探索知識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故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尤為重要。
生活是語言的唯一源泉。教師可利用身邊的人和事、熱門話題和新聞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并引導學生進行“模擬現場”的交際活動。如:在講授高中英語必修2Unit2的一般將來時的被動語態時,首先我展示了女兒和我的一些生活照片,學生看見這些照片很興奮,馬上被我的話題所吸引,然后我以女兒今晚將要舉辦生日派對為線索,提出了一些將要被完成的計劃,這樣該課的新知識自然地呈現了出來,由于話題的不斷深入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積極主動地獲取了新知識并順利完成了任務。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交流。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啟發學生思維,從而發展其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高一英語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的Using language中我設計了以下情境:If your friend Mike wanted you to help him cheat in the exam,what would you do?Writeto Dianaat New Magazine and ask for her advice.我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寫他們可能面對的煩惱,一組充當知心姐姐的角色,替他們排憂解難。學生們在真實的環境中交流,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迅速掌握了所學,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又為本單元的寫作部分做好了準備。
在教學中創設游戲情境,寓教于樂,能把單調乏味的復習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樂而好學。如:在復習八種時態時,我設計了小組合作完成連詞成句的游戲,以發放畢業晚會邀請函為目的,開展游戲活動。我把一些彩色的卡片做成了精美的邀請函,上面寫有打散的各種時態的句子,游戲開始時,一組同學抽取卡片,并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它們連成一句話,獲勝者將得到晚會的邀請函。學生們踴躍地參與了游戲,玩中學、學中玩,在歡樂的氣氛中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鞏固了學到的語言知識。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鼓舞。”沒有情境的英語教學,難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實現學生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教師應盡力創設好情境去激活學生思維,運用好課堂情境教學是一點有益的嘗試。
[1]李君子。談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1].科教文匯,2008,(9).
[2]中小學課堂教學模式選編[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10(9).
[3]英語新課程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