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藝勇
(福建省龍海市榜山第二中心小學龍海市 363100)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寣W生學習好,關鍵是培養其對學習的興趣,只要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他就會主動克服困難,自覺學習,并良性循環,形成習慣。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那就終生受益。小學數學雖然科學嚴謹、枯燥無味,但是我們只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加以巧妙“包裝”,增強其趣味性,就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那么如何對數學課進行巧妙“包裝”呢?
成功始于足下,良好的開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環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具有承上啟下、引入課題的重要作用。巧妙的導入能把學生帶入知識情境,喚醒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誘導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中。所以,我們要重視數學課導入環節,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猜謎語、變魔術、看視頻、聽音樂、實際操作等形式加以“包裝”,使課堂生動有趣。
如:復習“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設計了一個抽獎游戲,利用游戲來包裝“導入”環節。上課時,學生一聽到要玩“抽獎”游戲,激情高昂??粗鴮W生那充滿喜悅的臉,我拿出已準備好的抽獎盒(盒中裝有1至35數字的小紙張),請全班35位同學上臺抽獎,每人只抽得一個號碼,然后我提出:如果想知道自己今天是否中獎,中的是什么獎,就先來復習“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這部分知識掌握了,就能知道今天的中獎結果。然后自然而然地導入,課末才公布獎項,即一等獎(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二等獎(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三等獎(能同時被2和3整除的數)。學生因為想知道自己是否中獎,心情迫切,激發起他們復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
目前的教學是以教材為主的教學,但教材中有些例題是有區域性或地方性的,遠離了學生的生活與應用,啟發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應拘泥于教材,而是應該根據學生情感、思維、環境以及經歷、見聞等生活實際大膽開放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作業生活化、實用化、趣味化。在保留本質的基礎上給例題一個全新的“包裝”,讓學生知道數學來自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是一種實用有趣的知識。
如:講教材第十二冊“復習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時,我把例題變為:今年何老師和兒子的年齡和是35歲,何老師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6倍,今年何老師和兒子各是幾歲?出題后我又給學生一個刺激:誰的解法最多,我就把我出生的月份偷偷告訴他。這樣把數學和我的年齡結合起來,給學生真實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有的用比例知識解答,有的用方程知識解答,有的用分數知識解答……其中有一位學生想出了七種解法,他還跟我說:“我要是再想出其它解法,你就把你出生的日期也告訴我,好嗎?”
由于老師布置作業形式單一、依據教材“按部就班”,學生往往把長年累月、呆板無趣的作業看做是一種負擔。所以數學作業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各種心理特征,設計各種趣味性作業,讓單調、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統計表》時,我布置了學生實踐性的課后作業:約幾個同學(或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到菜市場進行菜價調查,并讓學生合作(或獨自)制成統計表,從完成的統計表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小學生天性好動,看到東西都很想去嘗試,學到知識也都很想去應用。通過對作業的包裝,滿足了學生好動的天性和學以致用的心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調動了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又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與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下課前5分鐘,學生身心疲憊,情緒低落,注意力下降。而這5分鐘恰恰是對整堂課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與回顧,甚至是把課堂與知識進行延伸的關鍵,所以務必要使學生在這一段時間內精神依舊飽滿、精力依然充沛,把課堂的結尾推向新的高潮,這需要老師把結尾做一番巧妙而必要的“包裝”,讓數學教學永葆趣味、永葆活力。
如:在教學《倍數》時,筆者讓學生們在游戲中結束一節課的學習:小組4個人圍坐在一起,按一定的順序報數,遇到是3的倍數時不能報出聲,而是用雙手鼓掌一次,出現差錯的為輸,輸者罰表演節目。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戲來包裝“疲倦”的“結尾”,讓學生不再“疲倦”,并很地好鞏固了課堂知識。
同樣的教材,卻有千萬種不同的設計,不同的設計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數學教師要學會巧妙“包裝”,精心設計教學,讓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給學生一雙快樂的翅膀,讓他們在充滿樂趣的數學天空里盡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