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雪清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第二十四中學 福州市 350015)
創設適當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為教學環節順利進行創造良好條件。初中思品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學生價值觀的塑造進行。學生大多思維活躍,不喜歡教師生硬灌輸什么“大道理”“小道理”。教師要正視學生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創設教學情境,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實現思想的參與和歷練,這也是新課改一貫倡導的凸顯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基本要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更是如此。教師應善于利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這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重要意義。初中學生思想活躍,教師不僅要對教材展開深入剖析,還要對學生心理進行調研,掌握學生心理需求。實現教材文本內容的形象化,迎合學生生本思維的感性化,教師發揮文本生本聯系橋梁作用,這樣才能創設適宜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之后,教師在教法上有了更多選擇。多媒體具有強大展示和聯網功能,能夠將相關圖片、動畫、文字、視頻等材料,利用聲光電技術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思維快速進入感受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之中,對文本學習內容展開多元探索。多媒體還可以與互聯網形成鏈接,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和遠程教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利用多媒體創設思想品德學習情境,能夠給學生帶來視覺、聽覺上的多元激發,促使學生集中思維,對學習內容展開多角度解析、探究。如:學習《認識你自己》相關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動畫故事。故事大意是:一只老鷹從高空落下來,把一只羊羔叼走了。穴鳥看到了,非常羨慕,也想模仿老鷹的樣子,它猛撲到一只公羊的背上,可小腳趾卻被羊毛纏住了,它怎么也飛不起來了。放羊的人看到了它,將它抓住,剪去翅膀上的羽毛,給孩子們玩。故事展示完之后,教師提出思考問題:穴鳥的遭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呢?學生自然是議論紛紛。有學生說,這只穴鳥太不自量力,缺少自知之明,結果招來大禍。也有學生說,我們做任何事情時,都要對事情進行全面考量,不能像這只穴鳥一樣蠻干,這樣可以避免不良后果的發生。教師給予學生以積極評價,并對相關內容進行總結。利用多媒體播放動畫片故事,這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教師及時提出思考問題,學生自然獲得思想感知與成長契機。七年級學生思想還比較單純,對動畫片充滿興趣,教師準確把握學生心理需求,用多媒體展示創設教學情境,學生認知水平得到歷練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巧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思維,這是最常見做法。教師若要創設價值度更高的教學思考問題,就需要對文本展開深入細致的研討,挖掘教材內涵,還要對學生思想心理展開全面調研,找到學生思維啟迪出發點,這樣才能設計含金量更高的教學問題,有效激活學生學習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開探索、體驗。在問題設計時,教師要注意提升問題的懸疑性,也就是巧妙設置懸念問題,讓學生有主動探索的欲望,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實踐活動,并養成良好思維習慣。
朱熹曾說過:“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對學習內容展開質疑,這是對學習維度的拓展行動。教師要給出積極的啟示和引導,讓學生主動產生質疑。如:學習《走進青春》相關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圍繞“成長的煩惱”這一話題,以無記名設置問題的方式,羅列自己遭遇的煩惱。學生聽說不需要具名,自然是無話不談。教師收集學生質疑進行整合,最后形成質疑問題集錦。如:“我不喜歡數學老師的講課方式,聽他講課簡直就是受刑,我該怎么辦呢?”“看別人都比自己長得漂亮,我為什么就沒有那么帥呢?”……教師針對長得漂亮不漂亮話題,給出一組網絡圖片:這些是影視劇中的照片,大家看這兩個女人漂亮嗎?學生自然是異口同聲:漂亮!教師繼續介紹:這個是西漢的呂后,為爭奪權位,殺人無數。這位是武媚娘,中國第一位女皇帝,就是她,殺戮皇太子和大臣,成為殺人不眨眼的儈子手。這兩個女人還漂亮嗎?學生都開始搖頭。最后教師引導,美不在外表,心里美才是真正的美。
教師給出美女劇照,讓學生判斷其美麗指數。然后通過對比講解展示,讓學生端正了審美觀點,懂得了真善美。這樣的情境創設自然多了更多情趣和味道,學生思維認知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升華。
教師將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給大家,讓學生展開討論,并給出解決意見。學生討論非常激烈,有些問題甚至引起了爭辯。教師讓學生質疑,創設了特殊的學習環境,學生學習思維活躍起來,學習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教學情境創設時,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學生生活實際展開多元切入。思想品德教材有自身特點,學生也有個性特征;要提升文本和生本思維契合度,就需要教師做好多樣調研工作。對學生生活和思想現實展開學情調研,是創設生活情境的重要因素。教師不妨深入學生之中,對學生心理訴求展開問詢、調查,也可以征詢學生意愿和需求,讓學生提出具體的建議,這對提升教學情境創設的針對性有一定幫助。創設生活情境,要強化理論與實踐的契合,讓學生通過生活體驗印證相關理論,這樣才能從本質上升華理論認知。
創設生活教學情境,要注意體現生活真實性,注重學生的真實生活感受;還要注意體現生活情趣,用生活趣味故事創設教學情境,將得到更顯著的激發效果。如:學習《感悟青春》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題目是《換鎖》,講的是一名初中女生有寫日記的習慣,可母親卻經常趁女兒不在家偷看其日記。這名女生一氣之下,將臥室房門的鎖換掉了。母女倆為這事鬧得非常不愉快。看完視頻后,教師提出問題: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你想對這位女生說點什么呢?你有自己的隱私嗎?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況,該作何處理呢?家長關心自己的孩子,這無可置疑;但其方式未必是科學合理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父母的過度關心呢?你想對父母說點什么呢?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家庭母女誤解誤會片段,學生大多是感同身受,自然有很多話要說。雖然知道父母是關心疼愛我們,但他們的過多干涉也著實讓人受不了。教師設計眾多思考問題,也為學生展開討論提供機會。學生會在討論中漸漸形成共識:父母有自己的認知角度,我們不能強求他們認同,但可以巧妙規避沖突,不與父母爭執,認真聽取他們的道理,虛心學習其生活經驗。如果不認同父母觀點和做法,也可以心平氣和地和他們交流,而不是激化矛盾,引起爭執。
所謂課堂演繹教學情境創設,就是教師針對教材內容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扮演情境角色,在課堂中進行表演展示。初中生大多表現欲強,對課堂演繹充滿興趣,不管是扮演其中的角色,還是充當觀眾,都會積極參與并且樂在其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演繹,其實就是生活場景再現活動,讓學生扮演生活角色,將生活搬上講臺、舞臺,目的是讓學生從具體活動中領悟其中的深刻涵義,獲得思想情感的升華。教師創設課堂演繹教學情境,需要考量學生參與的興趣和能力;如果設計出來得不到多數學生的響應,這樣的設計就是失敗的。如果實施演繹過程中,學生一味追求熱鬧,沒有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成長,這樣的設計也不算成功。因此,教師要考慮諸多因素,找準角度,讓學生在愉悅中參與,在體驗中成長。
創設課堂演繹教學情境,其實是增加學生訓練渠道,豐富學生訓練內容;成功實施課堂演繹,無疑是升級了課堂訓練體系。如:學習《祝福青春》相關內容時,教師給學習小組分配一個演繹任務:父母和兒女比青春。各個小組積極展開準備,因為需要自己設計臺詞、動作、表情,各個學習小組成員都行動起來,分配角色、編寫臺詞、準備道具。成果展示時,學生都顯得非常興奮,無論充當什么角色,表演都非常投入。有一個小組特別有創意,找了一位家長進行現場連線,讓這個家長與學生互動,表演很有感染力。教師將這位家長連線到多媒體上,讓全班學生都能夠聽到家長說話。提到青春話題,這位家長說:“要說比青春,我感覺有一點你們是比不過我們的,那就是吃苦精神。我不想你們像我們那樣受罪,但真的希望你們能夠擁有這份經歷,因為磨難是一筆無法用金錢衡量的財富。”看得出,這位家長的話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令很多學生陷入沉思。
教師讓學生演繹生活經歷的目的很明確,即是讓學生在具體演繹過程中感受生活帶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正如這位家長所言,磨難就是一筆財富。課堂演繹不講究表演有多么專業,重點是給學生帶來一些思想觸動,讓學生獲得課本內容之外的感知體驗,從而啟迪心智,健康成長。
巧設情境美,贏得學生醉。教師只有贏得了學生的青睞,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學習內容和本班級學生思想實際,緊扣時代脈搏,利用時政熱點、民生焦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對學生心理進行客觀評估,找到文本生本思維對接點,巧設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的教學情境,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上的多元刺激,促使學生的心智發生觸動和啟迪,不斷提升學生的思品認知水平,為全面打造其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奠定堅實基礎。
[1]湯先瑩.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情境的創設[J].成才之路,2012(23).
[2]程瑛.淺談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