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華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實驗小學徐州市221135)
高考改革方案已經出臺,語文的地位再一次提升,很多人在說“得語文者得天下。”可見學好語文的重要性。怎樣才能打好語文基礎呢?作為一名在語文教壇工作二十余年的教師,我想說:“得作文者得語文。”而教學中,作文教學不僅困擾著學生,也困擾著教師。一篇作文從搜集、加工到修改,總要花費很長時間,小學生的注意力又很難持久,所以對孩子而言,寫作就成了一件令他們難以愉快的事。那么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高效地教給孩子們寫作技巧?
教材中的許多文章有的修辭別具一格,有的段式結構分明,有的語言清新雋永,是學生習作的范例,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找準寫作訓練的點。《番茄太陽》中有這樣一句話:明明如小屋里的光線,帶給我很多快樂。明明怎么會像光線呢?如果脫離了語境,學生很難理解。這引起了我的思考,細節描寫也可以從修辭做起,于是我從教材中找出很多的比喻句進行專項訓練,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一句: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拉薩的天空》中也有一句:拉薩的天空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去掉后邊的比喻與原句比較體會,讓學生明白加上比喻就更具體生動。再如,學到《學會查‘無字詞典’》這篇課文時,我則抓住“烈日當空連樹上的葉子都曬蔫了,這不就是對驕陽似火最好的解釋嗎?”讓學生想象烈日當空的情景,然后再依照句式用“連…也…”表達出來,《哪吒鬧海》中也有這樣的句子:他跳進大海里,取下混天綾在水里一擺,便掀起滔天巨浪,連東海龍王的水晶宮也搖晃起來,我讓學生從這句話中找出能表達滔天巨浪意思的句子,學生明白了之后讓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寒風呼嘯,連…也…”。結果證明學生說的很好。不僅如此,在教學中我們也要關注總分結構的段式訓練,關注文章的表達方式。如學習《珍珠鳥》時,我除了引導學生關注珍珠鳥的連續動作,還讓學生明白文章重在寫情、寫“人鳥相依”的真情,再如《愛如茉莉》中的環境描寫、《姥姥剪紙》中的借物抒情,從一句話到一段話再到文章的范式,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久而久之,學生也能練就一雙慧眼,捕捉到文章中的細節并加以模仿應用。
課外閱讀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關注,但大多數學生關注的是故事內容,很少關注到語言,于是:我就和學生一起閱讀,引導學生從關注“言語內容”到關注“語言形式”。學完《祖父的園子》后,我和學生一起閱讀《呼蘭河傳》,遇到精彩的地方,我便和學生一起賞析。《呼蘭河傳》中有這么一段描寫: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個長得很高的人,身體很健康,手里喜歡拿著個手杖。嘴上則不住地抽著旱煙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歡開個玩笑,說:“你看天空飛個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給取下來了,有的時候放在長衫的下邊,有的時候放在袖口里頭。他說:“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們都知道了祖父的這一手了,并不以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著他的袖管,撕著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來為止。讀完后我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祖父?學生都能感受到他的慈愛、充滿童心,作者又是怎樣描述的呢?引導學生品悟,作者正是抓住動作、語言和外貌描寫給我們描繪出一個健康的、充滿童心的老人。然后我又引導學生閱讀了朱自清的《背影》,使學生明白寫作要抓住特點,正如“祖父的笑”、“父親的背影”那樣平淡,但卻感人至深。后來,《媽媽的手》、《老師的眼睛》等一篇篇佳作便應運而生。
細節描寫包括很多,語言描寫、場景描寫、動作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訓練。有這么一個關于心理描寫的教學案例:教師出示環境烘托的例子:(今天,校園大門兩側插著的彩旗特別鮮艷,花池里的月季花開得也格外美麗……)(雨,淅淅瀝瀝的,依舊在下。風,呼呼啦啦的,仍然在刮。天地間,水霧漾漾,一片蒼茫。在這泥濘的小路上,依然只我一個人,如同茫茫大海上一葉無舵的扁舟,漫無目的地游蕩著。)引導學生發現:這兩個語段分別體現了“我”怎樣的心理活動?是通過什么描寫體現出來的?接著設置情境,讓學生說說試卷發下來之后的心情,老師這樣引導:當你走出教室,藍天白云有變化嗎?走在回家的路上,那個整天陪伴你的小樹還和從前一樣嗎?打開你的心靈去感受。學生心靈受到出觸動,將我或高興或傷心的細膩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在課堂上注重方法的指導,在生活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生細節描寫的能力一定會提高,作文也會生動、傳神、富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