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花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峰山中學宿遷市223900)
傳統的教育嚴重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嚴重失去了學習的自由,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早已不再適合今天新課標的要求,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做到以生為本,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的貫穿教學的始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重點學科,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自主——自主也就是讓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給學生相對自由的空間,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余地,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課堂上多給學生自主分配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比如查字典、多閱讀、朗讀、小組討論等課堂活動的運行,教師的作用是很小的,最重要的是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式。
合作——學生在提高學習能力的時候離不開合作,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也不能讓學生脫離合作,合作不僅僅是學生之間的合作,還應該是與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家長的合作,甚至與這個社會的合作。師生的合作,要求師生之間有如朋友的關系,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習知識;與同學的合作,才可以取長補短,能夠讓彼此共同促進,培養自己沒有的能力;與家長的合作,要求學生與家長有著和諧的關系,家長也要做學生的朋友,從家長那里獲得一定的幫助和支持;與社會的合作,就需要學生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積極地融入到社會中去,從現實的社會生活中領悟到語文學習的真諦。
探究——堅持探究的理念,也就是要求學生善于自己發現問題,善于自己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語文的博大精深并不是一個字或者一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還需要學生自己去進行內容和知識的探究,教師應當給予學生適當的研究方法。比如在學習朱自清《背影》的時候,有的學生就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是朱自清的話,看到父親步履蹣跚的走到月臺前,艱難的爬過去為我買橘子的時候,我一定不會在車里默默地流淚,而是自己親自去買橘子。”但是有的同學就會提出不同的一件,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因勢利導,提出問題:“朱自清到底應不應該自己去買橘子?”,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樣在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得到更大的提升。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學生也正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引導作用是很大的。發現式教學法、示范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談話法等等教學方法都可以運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去,教師所掌握的教學方法越多,就能夠越靈活的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比如在學習《蘇州園林》的時候,文章中的文字通俗易懂,如果僅僅是在課堂上反復的講解,學生就會覺得很枯燥。教師就可以做出以下設計:
第一,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導語;在講課之前,教師就可以首先通過一段具有啟發性的導語引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同學們,只要你們多留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美無處不在,春天的小草間,有美;整修的校園中,有美;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有美……所以,我們應當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葉圣陶的《蘇州園林》雖然是一篇普通的說明文,但是,如果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你會發現,文中處處都有美。”隨后就可以找出幾張蘇州園林的照片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發現美。
第二,加深課文理解,讓學生分組討論。在引導學生發現美和欣賞完美之后,就需要引入對文章的學習,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葉老是怎么運用語言自然、真切的展現蘇州園林的?并且討論一下,作者從什么角度去展現蘇州園林之美的,然后讓學生起來發言補充,淋淋盡致的表現出蘇州園林的美。
第三,深化總結,升華中心。教學的最后都要回歸到一個點,就是文章讓我們學會什么,這時候教師就可以進行總結:“蘇州園林講究的是布局之美、映襯之美、層次之美,無論從哪一個小角度看,眼前總是呈現出一幅完美的圖畫。”最后伴著清脆悅耳的優美音樂結束對整節課的學習。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如何以學生為本是當今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重視的問題,教師要努力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
[2]蘇云祥.初中語文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思考[J].陜西教育,201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