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芬
(廣西巴馬縣振圓幼兒園河池市 547500)
幼兒園常規是指幼兒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各個環節中應遵守的行為規范和準則。研究者將日常生活活動中的常規劃分為:個體性規則、群體性規和社會交往規則。幼兒園小班日常生活活動中的常規教育,就是通過有效的教育,讓幼兒熟知一些必須掌握的素質,并學會將素質在自身年齡段的生活活動中加以體現,使幼兒園的生活活動內容更加契合教育規劃及教育目標。同時,幼兒在幼兒園內部受到的常規教育同樣會在幼兒園之外的幼兒生活中發揮教育作用,使幼兒園的教育成效自然的延伸到幼兒的園外生活活動中,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可見,幼兒園小班日常生活的常規教育是以提升幼兒的受教育水平為目標,是幼兒實現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最終,幼兒才能在幼兒園的常規教育過程中實現茁壯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日常生活活動中的常規教育可以從個體性規則、群體性規則、社會交往規三個方面加以劃分。因此,其常規教育內容不能偏離這個教育范疇,反而會緊貼這個范疇要求,做出相應的努力。
個體性規則是幼兒在生活中以個人成長為核心內容的一種常規教育,其要求幼兒園對個體幼兒進行良好的常規教育,確保常規教育能夠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使他們擁有完善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及正確的思想意識。個體性規則以教育對象的個體化作為基本特征,使之能夠認識到自身的潛在能力,并以完善自己為教育目標。同時,個體性規則也可以兼顧他們自身的個性化元素,例如年齡、心理、愛好及性格等等。通過對個體性規則的掌握,能更好的了解幼兒的行為習慣,更好的針對性的進行幼兒教育與管理。
很多時候,個體性規則要求幼兒個體受到基本的常規教育,從而使個體實現健康成長。同時,每個健康的幼兒個體更是向幼兒園灌輸群體性規則的必要載體。否則,作為群體組成部分的個體失去了基本常規教育,那么,他們的思想便會與群體性規則的教育內容相去甚遠。因此,群體性規則要求每個人都要響應相應的規則,并在與其他人的協助合作下真正體驗群體性規則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此,幼兒的團結意識團隊精神就能夠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和發揮。從幼兒時期,就對其進行群體性教育,對于其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從小養成的習慣將會直接影響幼兒未來的發展,甚至影響其性格與品格。群體性規則的實現與教育,就是為了能夠讓幼兒從小就有團結的態度,從而為未來打下基礎。
社會交往規則將幼兒交往的范疇提升到了更為廣闊的社會領域。可見,社會交往規則也是在為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打下基礎。因此,每個人都會在社會之中與他人進行溝通交際,與他人形成各種同學、同事、上下級等等關系。這就要求幼兒園在培養幼兒的常規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社會交往規則,并且學會以前瞻性的發展眼光看待問題。最終,幼兒才能學到更多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則。
幼兒園小班常規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極具現實價值的選擇。因此,針對幼兒常規教育的內容,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進行,并保障幼兒常規教育的現實效果。
作為獨立的個體,幼兒的個體性常規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具有重要的基礎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在個體性常規教育過程中充分注重幼兒的個體化因素,其中包括年齡、心理、性格、愛好等等因素。比如,幼兒園可以為幼兒構建一個農家樂樂園,自建一個茅草屋,讓里面放置很多幼兒耳熟能詳的物品,蔬菜水果;還可以構建一個喜洋洋醫院,有打吊針的瓶子,藥品。這樣,老師就要借助這些物品對幼兒進行個體化常規教育。當孩子面對蔬菜水果時,老師要教育幼兒辨別蔬菜水果,并告知哪些蔬菜水果容易成為反季蔬菜水果,并講述反季蔬菜水果的危害,讓幼兒懂得個人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當幼兒面對吊瓶、藥品時,老師可以教育幼兒進行藥品安全教育,并讓幼兒知曉生病時應當及時就醫治療,而不應當迷信。如此,幼兒就能夠掌握一些符合自身年齡特點及心理要求的基本常識。
群體性規則的常規教育需要建立在幼兒所處環境的前提下,畢竟,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生活的地方。幼兒離開這個集體是無法進行學習的,只有借助這個群體,在群體學習氛圍下,才能學到更多的常規教育內容。可見,幼兒園從小就要注重幼兒園的集體意識及團隊精神的培養。比如,幼兒園旁邊有一個公園,老師在帶來幼兒去公園玩耍時,就要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集體教育,讓幼兒知曉集體榮譽感的重要性及團結意識的現實價值。如此,幼兒才能學會互相幫助,并會在活動中互相提醒,防止一些不文明不安全的動作的出現。又如,大型幼兒園內可能還有大型的室內游樂場,有森林木屋,水床,旋轉椰子樹,有球池,蹦蹦床,一旦眾多孩子進行游樂場,集體安全事故就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很多孩子都會受到不應有的傷害。老師可以在帶來幼兒玩耍時,體現幼兒的集體安全的重要性,并讓學生實現友好相處,完善他們的性格。當然,在玩耍的過程中,老師也會發現幼兒的愛好,從而結合幼兒的愛好,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
隨著幼兒逐漸長大,經歷很多學校階段,從而進入社會加入社會效益的整合分配,社會交往便會頻繁發生和出現,可見,社會交往規則的常規教育在幼兒園階段就應當得到體現。社會交往往往需要借助豐富的知識和才能。因此,幼兒園可以適當脫離教育局指定的新華書店的教材,變通增加一些符合自身發展的教育內容。例如,可以適當增加國學、牛津英語、蒙氏數學等教育內容,這樣,幼兒能夠感受到國學的樂趣,從而在學習中教會幼兒很多基本道德素養,如誠實信用、孝順父母等等道德素養;牛津英語也會培養幼兒的英語興趣,為他們后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幼兒園小班的常規教育對于幼兒的自身成長非常重要,幼兒園及老師必須格外加以重視。同時,我們也要針對幼兒園的特點,分析好常規教育的具體內容,并對具體內容加以詳細研究,結合幼兒園小班學生的特點進行良好的教育,使他們在常規教育的感染下,實現自身的健康成長,并實現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
[1]劉素琴.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班級管理[J].快樂閱讀,2013(07):86.
[2]翁琴英.談小班幼兒的校園常規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06):274-275.
[3]陳婷.幼兒隔代教育對幼兒園發展的新要求[J].生活教育,2012(18):83-85.
[4]尹麗珊.幼兒園常規教育之我見[J].時代教育,2012(24):222.
[5]張華英.幼兒園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反思探討[J].成才之路,2012(2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