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慧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 閔行 200241)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要求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學界也由此展開了研究。通過對其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研究,現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理論成果,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我們有必要對其已初步形成的一些初步成果進行梳理,從中借鑒經驗,彌補不足,更加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學者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從不同的視角進行了解讀,以下主要有三種觀點:
1.三大層次說。學者們大都認為可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個人層面進行解讀,三大層次的劃分已經在社會中形成一種共識,對于我們理解,記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起著重要的作用。
2.四個維度說。學者們認為應從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歷史與現實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中國與世界的統一四個維度來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3.四重關系說。學者們認為應從人與國家、人與市場、人與人、人與自然這四種關系中來把握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源頭,為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不竭動力。學界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代表性看法。
第一,從“三個倡導”如何提煉出來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其形成經歷了醞釀、提出、深化三個階段,即2006年至十八大為其醞釀階段,十八大至2013年10月為其提出階段,2013年10月至今為深化階段。
第二,從黨在不同階段的核心價值觀來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90多年歷史進程中,雖然其核心價值觀略有不同,但其精神卻是一脈相承的。
第三,從不同的傳統和文明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是時代的產物,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怎樣才能有效地對其進行傳播就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1.傳播途徑的多樣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渠道多樣,學校首先是第一陣地,起著關鍵作用。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應利用好新媒體。網絡媒體從信息載體、輿論平臺、社會組織來進行有效傳播。
2.傳播方法的多樣和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屬于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所以在傳播方法上應靈活、創新,否則很容易使民眾產生對大多數意識形態教育的敵對情緒,這樣很不利于其宣傳和教育。
3.面向全球傳播的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一種體現,代表著民族的文化軟實力,我們應該更好地將其推向世界,加深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我們應當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國際吸引力,沖破西方意識形態偏見;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色,建構自身話語體系;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傳播;尊重跨文化傳播規律,創新傳播方式;加強核心價值觀對外傳播的基礎理論研究。
一個理論和概念的提出,最終的目標是為了使其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實踐。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應成為研究的重中之重。學界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
1.使宣傳成為培育和踐行的第一道保障。人的認識過程是有規律的,“知”則是認識過程的第一個要素,宣傳工作就是為了讓廣大群眾知道這個概念,了解其來源和目的。有的學者認為,要利用多種手段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基于“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和思想真正既“頂天”又“立地”,入腦入耳入心,切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化和大眾化。
2.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匹夫有責。一個理論和概念要更好的深入人心,需要實踐,僅僅落于口號,永遠停留在表面。他們認為,只有在每一個人的踐行中才會真切展現先進價值理念的豐富意義,也才能真正凝聚推動社會前行的強大力量。
3.要抓重點、分層次進行培育和踐行。培育和踐行需要全社會的努力,但是每個人在其中所處的地位不同,要求不同,所以培育和踐行需要分層次,抓重點,不能一視同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結底,既需要我們每個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需要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
4.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的學者認為,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著家訓文化、誠信文化、愛國精神、仁愛精神等內容,這些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
5.借鑒國內和國際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有益經驗。西方國家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基本形成了穩定的價值觀,有很多經驗值得學習。
十八大以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領域不斷拓展,研究的領域已經突破了以往只注重內涵、凝練和實現路徑的方面,開始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等的研究;研究的方法不斷增多,更具針對性和時效性;研究的成果不斷豐富,呈現出百家爭鳴的格局。但是,由于研究時間的短暫,還存在諸多問題。
1.實踐調查研究的力度不夠。當前關于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大都停留理論層面,從理論到理論,實證研究相對不足。理論的研究在具體的實踐中可能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為此,有必要加強定量的分析,開展實際的調查研究,通過實際調查研究可以拿到更多第一手的資料,針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至于某些時候只停留在理論假想的層面。
2.忽視傳統文化的轉化研究。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也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資源,這些資源有待人們進一步深入的挖掘,推進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銜接。實現創造性的轉化和發展。
3.不注重借鑒國際和國內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有益經驗。目前,關于國際和國內核心價值觀建設有益經驗的研究相當有限。在國外的研究上,我們是有選擇的吸收,最終要與我國的國情相結合,進行針對性的改造。與此同時,還不能忽略我們身邊的榜樣,這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挖掘的,應該作為榜樣加以推廣。
4.不重視新媒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性互動。新媒體的受眾廣泛,傳播方式靈活多樣等這一系列的優點使無論是傳播,還是培育和踐行,都需要開拓新媒體這個新領域。在這樣的嚴峻形式下,我們應利用新媒體走出困境,實現良性互動。
[1]黃蓉生,白顯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政治功能淺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6).
[2]吳潛濤.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N].人民日報,2013-05-22.
[3]韓 震.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理論視野,2013,(1).
[4]劉書林.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J].思想理論教育,2013,(3).
[5]顧鈺民.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幾個問題[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4).
[6]馬建輝.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四個維度[N].中國文化報,2013-02-04.
[7]俞吾今.從四重關系解讀核心價值[N].解放日報,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