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紅
(海南師范大學,海南 海口 571158)
人與自然的關系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人與自然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聯系?我們可以在研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文章的基礎上就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問題進一步加深認識。
人與自然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人與自然的關系具有一體性,人類對自然的任何活動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到人類自身,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一體性有助于我們正確的定位人與自然的關系。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一體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盵1]馬克思認為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人類的生活同自然界緊密相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兩者不能空談其一。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在人類歷史中即在人類社會的產生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現實的自然界;因此,通過工業——盡管以異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學的自然界?!盵2]在馬克思看來現在我們所說的自然界是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加工改造的自然界,而不是與人類完全無關的純粹的自然界,所以現在所指的自然界都是留有人類活動痕跡的自然界。
自然界是人的一部分,它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與此同時人也離不開自然界,兩者是不可分離的。
首先,人和自然界皆是對象性存在物。人與自然界關系的一體性還表現在人不能離開自然界而生存,因為人與自然界是對象性存在物。馬克思認為“只要有對象存在于我之外,只要我不是獨自存在著,那么我就是和在我之外存在的對象不同的他物、另一個現實?!簿褪钦f,我是它的對象,……只要我有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就以我作為對象?!盵3]正是由于人的對象性決定了人是被自然或對象規定的,人與自然界互為對象而存在,所以人不能離開自然界生活。不僅人離不開自然界,我們所指的自然界也同樣離不開人,這就是人和自然關系的一體性。
其次,自然界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人離不開自然,人類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資料,都必須從自然界獲取。人在自然界中生產和生活,自然界為人類的實踐活動提供場所和原材料;人類也不可能獨立于自然界存在,因為“沒有自然界,沒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創造。它是工人用來實現自己的勞動,在其中展開勞動活動,由其中生產出和借以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的材料?!盵4]所以說自然界在人類活動起源方面占有基礎地位,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前提和基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勞動做了闡述:“勞動首先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5]人生活在自然界中,為了生存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生活資料,與自然發生某種關聯,很顯然人是離不開自然界的,而把人與自然聯系起來的樞紐正是勞動。勞動是人和自然界之間的中介,人也正是在不斷的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的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才能將人與其他的動物完全區分開來。“自然……是我們產生于其中的客體,在這客體中,我們的起源逐漸被確定,一直發展到將起源系于一種存在。但即使這樣,客體也依然是實存的基礎和源泉。”[6]
人在自然界中生活,人類的一切實踐活動就成為了連接人與自然界的紐帶,人與自然界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在遠古時代,人類的實踐活動受到當時的自然條件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而無法充分的利用自然界的資源,所以只有少部分的環境和資源受到了輕微的破壞和損毀,生態問題還不嚴重。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自然界的資源也逐步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同時也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勞動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勞動將人與自然界緊密的聯系起來,但勞動在為人類創造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災難,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只顧眼前利益,自然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導致生態惡化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鄙俗的貪欲是文明時代從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起推動作用的靈魂;財富,財富,第三還是財富,——不是社會財富,而是這個微不足道的單個人的財富,這就是文明時代唯一的、具有決定意義的目的。”[7]
在資本主義社會,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利用就更加猖獗?!百Y本主義農業的任何進步,都不僅是掠奪勞動者的技巧的進步,而且是掠奪土地的技巧的進步,在一定時期內提高土地肥力的任何進步,同時也是破壞土地肥力持久源泉的進步?!盵8]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不以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為前提,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大工業和按工業方式經營的大農業共同發生作用。如果說它們原來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多地濫用和破壞勞動力,即人類的自然力,而后者更直接地濫用和破壞土地的自然力?!盵9]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在資本的趨利下都只考慮到眼前的利益,并沒有考慮到長遠的發展,所以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問題。
勞動在給人類帶來大量的社會物質產品和可支配資源的同時,生態環境卻受到了無止境的破壞。生態失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一體性即互為對象而存在表明了人與自然是共存亡的,所以如果我們毀滅了自然就相當于摧毀了自己。然而現實的生態問題是人們總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駕于自然之上,當下的發展總是以犧牲子孫后代的利益為前提,這樣對生態的破壞無異于資本主義社會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只有正確認識到人與自然關系,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質的統一,自然界才能真正的復活,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才能真正的實現人道主義?!叭撕妥匀唤缰g、人和人之間的矛盾的真正解決,是存在和本質、對象化和自我確證、自由和必然、個體和類之間的斗爭的真正解決?!盵10]只有正確處理好他們之間的關系,才能實現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生態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人類必須摒棄過去那種凌駕于自然之上、為所欲為、任意主宰自然的陳舊觀念,一切的實踐活動都必須以遵循自然界的客觀規律為前提,不能逾越自然規律。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是平等的關系,人與自然理應和諧相處,所以,在平等的基礎上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必然選擇。
[1][2][3][4][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2,307,325,269,297.
[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208.
[6]鄒詩鵬.生存論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38.
[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7.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99,552-553.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