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凱
(湖南大學,湖南 長沙 410082)
2013年1月,在新進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別的什么主義。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歷史性課題?!盵1]因而,中國道路的核心價值可被理解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社會主義,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發展,有力地解決中國歷史性課題。而“四個全面”正是中國共產黨著眼于世情、國情、黨情,適應廣大人民群眾新期盼,契合民族偉大復興新需要,在不斷探索中國道路歷史進程中取得的寶貴財富,有力地解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歷程中面臨的歷史性課題,彰顯著中國道路的核心價值。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更是一個亟需解決好的歷史課題。自以毛澤東為中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就開始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艱辛探索。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鄧小平審時度勢,在規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時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這一構想的提出十分切合我國基本國情。黨的十二大將“小康社會”作為二十世紀末的戰略目標。這一戰略目標的確立是圍繞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中心問題的偉大嘗試,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先聲。隨著建設社會主義事業進程的不斷推進,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十七大從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針對“小康社會”發展的更高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它是發展成果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戰略目標,要求確保2020年實現經濟持續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小康”所勾勒理想社會的藍圖強烈凸顯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它講求公平、正義、富足,猶如一股強大的動力持續推動中國道路不斷發展。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目標向導,更是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不斷前進的行動指南。
改革即利益的調整,是社會煥發活力的源泉。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意味著改革成果亟需梳理鞏固,也意味著中國道路的發展面臨著歷史轉變新契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發展的新局面,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重在“全面”,更貴在“深化”。我們必須將改革置于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的邏輯中,統籌各個領域的協同發展,讓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惠及民眾,造福國家。然而,新的形勢更加呼喚我們采取果敢的行動、堅定的信念、科學的方法,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這需要中國共產黨拿出壯士斷腕般的豪氣與毅力攻堅克難,帶領人民去譜寫“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膲邀愒娖?。
“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闭驹谥螄碚闹聘唿c,中國共產黨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推進依法治國作出全面戰略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道路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閃光點,走好這條特色之路關鍵是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其中,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切實保障中國各項事業順利開展的前提。它一方面深刻體現人民的意志。另一方面,它又極力將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生態文明等各項事業置于法律的軌道中運行,排斥個體及團體利益驅使的影響依法治國,唯人民利益為上。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是保障人民生活充滿公平正義的有力武器,更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后盾”。它主張從制度與法律上規范治理國家程序合法化,反對任何超越法律、違背法治精神的卑劣行徑。牢固樹立法制在國家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地位,確保國家經濟、政治、文化與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的民主化與法治化,是依法治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程中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場深刻并廣泛的革命,需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完備的“五大法治體系”,持之以恒進行“三個共同推進”與“三個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法治思維貫徹中國道路的發展全過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歷史重任,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全面依法治國,這一切都是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深刻表現,黨成為引領中國道路建設事業的核心是形勢所需、人民所愿。面對新形勢與新任務,為了不斷鞏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2014年10月,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提出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的要求,并作出認真部署。全面從嚴治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理論自覺與實踐自覺,尤其是面對“四個考驗”和“四個危險”,黨運用底線思維不斷強化“憂患意識”,在積極地行動中努力化解風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反腐倡廉建設等致力于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人民性的行動即是明證。全面從嚴治黨是“四個全面”的核心所在,更是中國道路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全面”治黨,就是要實現治黨內容的全覆蓋,即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及制度建設各個領域;就是要實現各級黨組織的聯動機制,促使黨建主體全囊括,使得領導干部與普通黨員共同努力,形成從嚴治黨的“新常態”。我們“從嚴”治黨,就是要堅持不懈反對“四風”,扭住作風建設不動搖,以此作為突破口,不斷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不斷推進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我們的黨才更有能力領導全國各族人民以鼓舞的士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強大的勇氣深化各個領域的改革,以鋼鐵般的“手腕”厲行依法治國,才能不斷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鞏固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地位,從而始終站在解決歷史性難題的最前沿,“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開創中國道路更加美好燦爛的明天。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4.14.
[2]鄧小平文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習近平.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1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