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學秀
摘要:經過分析,現在的英語語法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廣大教師應在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特點,滿足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中學英語 ? ? 語法教學 ? 對策
新的《英語課程標準》中第一次提及了英語教學需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然而,我們當前的中學英語教學中確實展現“以人為本”了嗎?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聯合學生自身的學習、學校特有的學習氣氛,發現其中存有下面幾類現象。
現象一: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度依賴于語法的傳授,而忽略了互動以及與實際的結合。雖然課程改革給教學帶來一定程度的活力,但大多數的英語教師投入了很多的經歷和時間在教授語法上,他們沒有意識到忽略與實際的結合是很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的。這種“灌輸式”的方法并不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基本規律。其后果常常是:學生不能在正常情況下進行語言體驗,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抵觸心理,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
現象二:在教學中過于“簡化”語法講解。在交際教學法的作用下,某些教師單單覺得只要為學生供應完善的語言訓練條件,學生自然會在學習和開展活動中獲取語法內容;還有的教師覺得只要雙方在交際中能夠順利溝通,使用語法是否得體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甚至有些教師對語法內容的理解不夠全面,對語法授課的模式和方法掌握不深刻。雖然有不少學生英語口頭表述能力從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不能精準掌握并應用基礎知識,想要恰當地進行英語口語表達還存在很大難度①。
語言的框架是語法。其作用是支持與引導使用語言,掌握了語法,就會降低使用語言的錯誤率,提升恰當使用語言的水平。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急需做的是如何上好語法課,而不是應不應當教語法,要突顯語言的外交作用,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過長時間的實踐,我總結出幾點經驗為大家提供參考②。
一、理解高中階段語法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中的地位
新《英語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應用語言的語境,在語境中知曉與熟知語法。新教材的語法編撰展現出語言的樣式、意思與用法的有效聯合①。差不多每一個章節都會有一個重點語法項目,通過這樣的安排來讓學生進行誦讀、聽說、討論、書寫鍛煉,提高學生的語法水平。只有邊學習邊應用語法,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它。當學生掌握了語法規則,并且能夠規范使用時,他們說英語、寫英語就能減少語法錯誤,讓對方聽得懂、看得懂,削減雙方溝通時的隔閡。因此,語法不僅要學,而且要學好。
二、設置情景,在語境中學習語法
要學好英語必須要有一定的語法做基礎,只簡單地學一些英語單詞或短語,是不會學好英語的,因為英語語法和學好英語是相輔相成的。分析高中生的學習英語環境,可以看到,他們并沒有理想的學習環境,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并不充分,這完全不同于母語的學習過程②。尤其農村學校的條件就更差,因此更不能忽視語法教學。我們要借鑒前人學習英語的經驗,針對語法特征,設計幽默、有趣味的情景,引導學生展開對話與交際,在語境中學習與掌握語法的表意功能。
比如,在特定的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讓學生進行有效的語境創設,使其能夠通過實際的例子更好地掌握較為復雜的語法現象。
Mary:Wel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John:Im very sorry.I cant buy anything for you.
Mary:Why not bring me some flowers? I know you dont love me anymore.
John:I do love you darling.(John kneels.)
Marc:Why kneel to me?
John:Please marry me.(John is crying.)
Mary:Now,dont cry.I promise you, but youd better buy some flowers next time.
John:All right.
Mary:Lets go to the party.
通過這類對話,不僅讓語法充滿生機,且增加了感情色彩,鞏固了所學知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三、了解學生風格,活躍課堂氣氛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見到學習內容通過圖片顯現出來時,自身的學習收獲最大,屬于視覺學習:有的人是動覺學習者,喜歡通過切身體會或感受完成學習,學習效果顯著。不同性格的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教師的教學方式也要隨之變換,可以通過輕重緩急的語音語調、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以及夸張的面部表情等進行教學。另外,教師在組織教學時,不但要準備好所講的知識,還要設定不同的教學場景,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尊重記憶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學習能否成功的關鍵是學習的頻率,也就是復習的多少,并不是我們常常以為的一次性投入的學習時間的長短。教學時教師應叮囑學生留意經常往復出現的語法問題,結合新發現的語法問題,牢牢掌握好已學習過的知識。通過認真復習,使“臨時記憶”轉化為“長久記憶”,并對已經學習過的語法知識及時進行梳理、提煉、歸納,實現新舊課程的融會貫通,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
縱上所述,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周密細致的設計教案,把語法教學恰當地滲入到課堂教學中去,提高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語法的實用性和真實價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既掌握語言知識,又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注釋:
①周雁萍.中學英語語法教學的新解析[J].新課程導學,2014(18):34.
②郭憲敏.探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英語語法教學[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