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嬋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每一位教師只有注意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注意突出理論結合實際,注意修身養性為人師表,注意制定出具有層次的教學目標,才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學方法 ?探討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為初中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礎的綜合性的必修課程,它致力于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精神的習得和養成,是學校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上好這門課,有四點“注意”必須引起廣大思想品德科任教師的注意。
一、要注意積極轉變教學理念
教師對學科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的認識和主張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理念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即有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有什么樣的教學方式,而不同的教學方式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很多采取的都是教師講、學生記的方式,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一點也調動不起來。所以,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必須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參與給予極大的關注,要極力避免讓學生一味地背誦,因為長時間的死記硬背和機械性的訓練,會損害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低效、無效,而且還跟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性和人文性背道而馳。
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師,一定要極力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的主體發展為本,積極地關注學生的綜合性發展,關注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關注學生有個性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以及學生在獲得知識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要注意修身養性,為人師表
為人師表主要指教師要在人品、學識等方面成為學生的楷模。因為教師的形象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無時無刻不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叩擊著學生的心靈。所以,良好的教師形象是教師必須要保持的。我認為,為人師表的教師形象主要體現在內外兩個方面。
一是必須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即儀表大方,舉止得體。因為一個教師的儀表及言談舉止,往往反映的是一個學校整體的精神風貌,也最能真實體現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教師的外在形象包括教師的容貌、發型、著裝、飾物、表情、言談等,這些最能體現教師的內在氣質、學識和修養。試想一個不修邊幅、著裝不整或濃妝艷抹的教師,對學生所產生的作用必定是負面的,不能給學生注入正能量。教師的表情要豐富自然,富于變化,要時而和風細雨,吹灑在學生的心田;時而暴風驟雨,一掃學生心靈的陰霾。言談是教師最為基本的表達方式,要求語言要發音規范,通俗易懂,還要不失幽默風趣,因為風趣的表達方式最能體現教師的智慧,表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二是要注意自己的內在形象,即品德高尚,知識淵博。它包括教師的思想素質、心理素質和文化素質。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正人先正己”,因為身教重于言傳,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同時還要注意不斷提高自己的六種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環境適應的能力、心理承受的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自我解脫的能力以及自我表現的能力。面對取舍,不卑不亢;面對逆境,毫不氣餒;面對順境,決不忘形;于成敗間,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自己的立身之本——淵博的知識,因為豐富的知識儲備和廣博的知識視野,是教師良好形象的源泉。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不僅要把握好學科知識,還要將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完善,比如完善與教育息息相關的信息、統計、控制及電化教學等方面的知識,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同時,教師還別忘記“一日三省吾身”,一旦發現自己有做得不足的地方,一定及時改正,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形象不斷完善,使自己的教師身份無愧。
三、要注意突出理論,結合實際
只要翻開思想品德教材稍微瀏覽一下,便會發現其自身的特點——實踐性強、時代氣息濃。所以在教學中,只有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學生才能通過分析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進而正確地理解和準確地把握理論內容。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恰當地聯系實際,既能夠增強教學內容的實踐性,也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要將課內與課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分析時事。在課堂外,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我們可以鼓勵學生收看新聞,瀏覽報刊雜志,讓學生從關心國內外大事及發生在身邊的小事入手,把那些看到的、聽到的社會現象與教材中的知識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運用政治知識對時事進行分析,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我們還可以就地取材,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廠礦企業、機關單位參觀,并進行社會調查;抑或請企業家、人大代表、勞動模范給學生講課……
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親身體驗了生活、了解了社會,也讓學生感覺到了思想品德學科的實用價值;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而且還使他們接受了思想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政治敏銳力,使思想品德知識與教育功能實現了有機結合。
四、要注意優化目標,具有層次
科學技能、情感態度、行為實踐(知、情、行)構成了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標,要達到這三者的統一,就必須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制定思想品德教學目標要聯系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在教學“權利與義務”時,不僅僅要讓學生知道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在法律上是如何被界定的,而且還要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應如何行使自己的權利,又如何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一旦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自己又該如何維護等。
二是制定思想品德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注意層次性。學生的情況因其智力和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教師硬性地制定一個統一的目標,那么有的學生能夠實現,而有的學生就實現不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層次性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這樣就能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愉悅,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