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立的雅座,始終專注于國內餐飲行業會員營銷的探索和實踐,是目前行業內排名第一的會員營銷服務供應商。為了幫助餐飲行業整體健康驅動,同時,為協助餐飲企業制定經營策略(特別是營銷策略),特別編寫《2014中國餐飲行業指數報告》,希望能為餐飲企業乃至整個餐飲產業鏈提供資訊和幫助。
本報告根據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近三年大眾消費數據樣本,以加權平均值作為結果發布,內容涵蓋全國29省、180個以上城市,覆蓋超過20個業態,超過1000個品牌,總計超過10000家門店,消費交易筆數超過4億筆,其中餐飲百強企業33家,超過65%的品牌為連鎖企業,是中國餐飲行業首次根據大規模真實樣本數據,分析總結得出的餐飲消費報告,該報告發布后,餐飲企業可在此基礎上分析行業趨勢,根據其經營現狀調整策略,鞏固已有市場并在此基礎上穩步前行,提升行業整體現狀,實現餐飲行業整個生態鏈的健康發展。
分析:頻率下降并不是消費者外出就餐次數減少,而是餐廳數量大幅增加,這樣算下來,每個餐廳的就餐次數相對來說就會減少。餐廳數量在過去三年增加速度快,遠遠超過需求的增長。
分析:為什么桌均會下降?過去三年因為互聯網的推出,造成整個信息不對稱被打破,所以今天消費者要選擇一個便宜的餐廳變得非常的容易。餐廳營銷方面壓力變大。
分析:儲值卡會促進第二次消費,而代金券當餐消費后,第二次是否再去該餐廳的自由裁決權便在顧客手里,主動權不在商家。儲值會員的消費頻率和忠誠度相對較高。愿意儲值的消費者一直是存在的,只是企業沒有通過有效的方法找到。
分析:粉絲的桌均消費只有200元出頭,如果是儲值和積分會員來講就會高很多。
分析:表明了今天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的特征:屌絲經濟,指手里沒有太多錢,很年輕,喜歡嘗試稀奇、時髦的東西。這些“粉絲會員”對品牌的忠誠度較淡,流動性大,用券率也會比較小,因為各個地方都可以得到優惠券,對他們而言并不稀奇。
分析:從飲食習慣上來講,華南地區一些小吃和便當是十分流行的,到了北方通常就是一日三餐,到了南方不只一日三餐,還包括下午茶等,吃飯的概率較多,西北區域相同。
分析:華東地區擁有大量的餐飲企業,并與互聯網結合比較緊密,給的折扣和優惠大。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消費次數反倒偏低,二三線城市較高,這是為什么?現在主流餐飲競爭度最高的其實就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型城市,餐廳每年增加的都特別的多。造成供過于求,自然而然地每家餐廳所能接待的客戶就會相對減少。相反在三線城市還沒有進入完全競爭市場,這個市場還有一些機會。
北、上、廣深這些城市存在著營銷過度,供大于求的問題,餐飲企業的盈利就變得比較困難,在三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用券率差不多只有一線城市的60%左右。也就是說在這些城市里餐飲企業的售價高,優惠力度小,相對就餐頻率還高。因此二三線城市還沒有進行到一個相對白熱化的階段。
這里的數字是一個平均值,中餐通常來講會員的消費次數是2.14次,火鍋通常是1.81,其他品類是1.96,這個說明,相對來講兩個月吃一次中餐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時間。火鍋可能是一個半月,其他的比如說小吃可能就是25-30天,如果是各類快餐,通常就是15-20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