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輝
摘 要:中韓兩國建交之后,兩國的經貿關系變得更加緊密,在經濟全球化及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之下,中韓兩國在經濟貿易領域中的合作將會變得更多。當前,中韓兩國已經簽訂了自貿協定,這將會促進兩國經貿的繁榮發展。天津自貿區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利用自身的優勢與中韓自由貿易區實現對接,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在本文中,介紹了中韓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闡述了中韓自貿協定對兩國的影響,并提出了具體的天津自貿區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中韓自貿協定;天津自貿區;發展
中韓貿易協定簽訂之后,兩國都會有大部分的商品進入零關稅時代,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韓兩國經濟和貿易的發展。天津自貿區是中國政府在天津設立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中韓貿易協定的簽訂為天津自貿區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天津自貿區應該牢牢抓住這次發展機遇,與中韓自由貿易區實現對接。
一、中韓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必要性
1.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過程中,逐漸的出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由此一來,技術、資本、服務等在國際范圍內的流通性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也變得越來越緊密。為了更好的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各國都主動的與周邊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并形成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建立,國際資源實現優化配置,進而提升了國際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有效的增強了國家的競爭實力。中國與韓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高,經濟市場比較廣闊,且勞動力也比較充足,在東亞地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吸引了其他國家的注意力,因此,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影響之下,建立中韓自由貿易區成為兩國發展經濟過程中的必然選擇。
2.促進兩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
通過中韓貿易自由區的建立,兩國的進出口貿易數量顯著的增多,在進行進出口交易的過程中,中韓兩國均會輸出具有本國比較優勢的產品,這樣一來,國民的福利水平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中韓兩國的產業結構在進出口貿易增多的影響下,將會逐步的實現升級,從而形成比較優質的產業結構,進而實現兩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說來,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盡管產業結構不斷地實現優化,然而不合理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的產業比較少,傳統產業占據的比重比較大,這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比較大的影響,為了在進出口貿易中提升我國產品的競爭力,我國會積極的進行產業調整,從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韓國也同樣如此。由此看來,在中韓兩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建立自由貿易區與其客觀要求是相一致的。
二、中韓自貿協定對兩國的影響
1.對貨物貿易的影響
對于兩個國家來說,貿易開展的必要前提條件是二者各自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所謂比較優勢,是指在生產一種產品時,如果本國生產的機會成本低于國外的機會成本,那么該國家就具備該種產品的比較優勢。從經濟發展階段上來看,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而韓國屬于發達國家,中韓在開展經濟貿易時,各自具備不同的比較優勢,由此促進了兩國貿易的繁榮發展。在產業結構方面,韓國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比較好,而這些正是中國發展不足的產業領域,因此,韓國具備比較優勢。中韓貿易協定簽訂之后,中韓兩國大部分的產品將會不再征收關稅,這樣一來,兩國人民均可以以比較低的價格買到對方國家優質的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說,中韓貿易協定將會促進兩國經濟的發展。在中韓自貿協定的驅使下,中國將加大科研的力度,以更多科學技術的投入來增強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產品的性能、質量等,從而有效地增強我國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另外,在自貿協定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韓國保護本國農產品的高關稅將會逐漸的消失,由此,中國農產品銷往韓國的數量將會大量的增加,這也將會促使中國提升農產品的競爭力。
2.對服務貿易以及雙向投資的影響
中韓兩國的服務貿易項目比較多,比如旅游、運輸、金融等,這其中,占據主要地位的兩類服務貿易項目為通信和旅游。近年來,中韓兩國游客入境游的數量大幅度的增加,在建立了中韓自由貿易區之后,入境游在交通方面的變得更加便捷,同時,旅游成本也適當的降低,由此可見,在中韓兩國旅游服務貿易方面,中韓自貿協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其他的服務貿易項目也一樣,會受到中韓自貿協定的促進作用。在中韓自由貿易區建立起來之后,對于中國的金融行業、計算機行業以及出版行業,韓國希望具備更大的開放力度,而對于韓國的能源、醫療、教育等行業,中國則希望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開放空間。在中韓自由貿易區未來的發展中,兩國之間的勞動市場將會進一步的開放,中國作為勞動力大國,將會向韓國輸送專門人才,由此一來,中國的就業難問題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三、中韓自貿協定背景下天津自貿區發展的建議
1.積極的與韓國開展進出口貿易
當前,中韓自貿區的實質性談判已經結束,在2015年6月1日,正式簽訂了中韓自貿協定。中韓自貿協定簽訂完成之后,環渤海地區的港口城市都獲得了比較好的發展機遇,為它們融入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提供了契機。天津也屬于環渤海地區港口城市之一,而天津自貿區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的利用中韓自貿區的優勢條件,促進天津經濟的發展。在中韓自貿區發展的過程中,兩國90%的產品稅目,85%的貿易額都需要實現自由化,同時,在進行服務貿易與投資談判時,采取的方式為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方式。中韓兩國在進行自貿區談判時,涉及到了電子商務與地方合作的內容,這是首次涉及,因此,在中韓自貿協定中,會包含金融服務、電信服務的內容,且設置為單獨的章節。中韓自貿協定中的這些內容都會為天津自貿區的發展提供便利條件,實際上,天津與韓國已經建立了貿易合作關系,兩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占據了中韓兩國貿易額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迄今為止,韓國已經在天津投資建立了多家跨國企業,在中韓自由貿易區建立之后,天津自貿區應該積極主動的與韓國開展更多項目的進出口貿易,從而有效地促進天津經濟的發展。
2.充分的利用中韓金融合作平臺
在中韓自貿協定中,單獨的設置了金融服務的內容,由此可見,在中韓自由貿易區發展的過程中,兩國的金融合作不斷的增多,這為天津自貿區金融創新提供了便利的平臺條件。在韓國的國內銀行中,除去占據存款總數比重最大的美元之外,就屬人民幣的存款總數比重最大,這也為韓元與人民幣的直接交易市場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通過韓元與人民幣交易的增多,天津自貿區可以利用這一平臺進行金融創新,開展跨境貸款,促進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中韓自貿區的建立需要逐步實現,并選擇恰當的位置來建設合作區,天津自貿區無論是從經濟條件還是交通條件方面,都具有比較大的優勢,因此,天津自貿區要為與中韓自貿區的對接而努力。
3.加強與韓國企業的合作
在中韓自貿協定中,涉及了電子商務和地方合作的內容,在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自貿協定中,這是首次,而這也正是天津自貿區可以充分利用的地方。天津自貿區應該重視這首次出現的變化,積極的韓國企業開展合作,合作可以涉及電子商務、高端制造等領域。通過天津自貿區與韓國企業的合作,雙方共同研發高科技的產品以及新型的科學技術,同時,加強雙方人才的交流與培養,促進雙方經濟的發展。另外,天津自貿區也可以利用政策優勢,吸引韓國企業投資區域內的醫療、美容等領域。
四、結論
在天津自貿區發展的過程中,中韓自貿協定將會發揮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通過天津自貿區與韓國進出口貿易的增加,同時,通過天津自貿區與韓國企業合作關系的建立,有效的促進天津自貿區與韓國經濟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錚錚.天津自貿區十年等待批準在即[J].中國外資,2014,(23):34-36.
[2]趙亮,陳淑梅.經濟增長的“自貿區驅動”——基于中韓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與RCEP的比較研究[J].經濟評論,2015,(01):92-102.
[3]白士彥,張一凡,馬越.中韓自由貿易區建設歷程及前景展望[J].新經濟,2015,(Z1):18-19.
[4]江振龍,張曉靜.中韓自貿區建立對兩國經濟貿易的影響[J].中國市場,2015,(17):18-19.
[5]付玉帥.中韓貿易便利化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以未來的中韓FTA框架為視角[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12,(06):84-91.
[6]于海洋.自貿區與政治一體化——中日韓自貿區的戰略設計及實施[J].東北亞論壇,2011,(0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