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商業銀行的角度分析了其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中面臨的利率風險和解決辦法,認為商業銀行加強對利率走勢的預測和分析,是進行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和獲得利率風險收益的前提條件。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風險
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遵守循序漸進,謹慎前行的原則。商業銀行作為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個既定目標,其利率市場化進程也進入實質操作階段。以我市場經濟的現狀來看,發展還不夠深入,法律體系不夠完善,信用體制也有待提高。因此,面對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必須先未雨綢繆,在全面深入了解利率風險的大前提下,進行可持續發展分析,提出科學風險管理對策,努力發揮利率市場化的積極效應。
一、利率市場化及利率風險的定義
利率類似于貨幣,貨幣是衡量商品價值,而利率則是金融商品的價格,也是一種經濟流通的工具。在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的前提下,利率市場化是由貨幣需要和貨幣供給來決定的。由于我國現行的利率管制沒有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造成銀行收益不成正比、金融行業競爭不公平、國際收支不平衡、內憂外患的經濟處境,因此,利率市場化面臨不得不進行改革。
利率風險是指由利率波動導致的金融機構市場價值和所有者權益損失,以及引起金融機構負債、市場價值產生變化。商業銀行利率風險來自于自身管理不完善以及市場無預見性的波動。外部因素在于國內和國際利率的不穩定性和變化。內部因素包括決策者的失誤,內部管理失調等。利率波動對銀行的收益和銀行的市場價值有很大的影響,嚴重時會導致銀行破產,所以利率風險是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問題。
二、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關鍵
我國利率市場化已取得較大進展,不少人認為,利率市場化僅剩下輕松的最后一步:存款利率上限的徹底放開。然而,存款利率市場化正是利率市場化實質完成的關鍵所在,它既不輕松,也不是最后一步。
存款利率市場化之所以關鍵,首先是因為存款利率決定貸款利率,而貸款利率又直接影響到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雖然貸款利率在名義上已實現了完全市場化,但由于商業銀行貸款利率是在存款利率基礎上通過加成定價方法確定的,因此,存款利率上限的存在就決定了貸款利率的下限在實質上依然存在,進而也決定了整個存貸款利率體系在實質上依然處于受管制的狀態。
其次,我國金融體系以傳統銀行業為主導,存貸款利率體系決定了貨幣債券市場利率體系。一旦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存貸款利率體系實現市場化,則以往分置于“兩個世界”(基本市場化的貨幣和債券市場、受到管制的存貸款)的利率體系將徹底打通。這有助于形成互聯互通、統一的金融資源配置市場,但也會放大“兩個世界”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
存款利率市場化不僅是關鍵一步,這一步的邁出也可能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國外的實踐表明,存款利率市場化有可能降低銀行存貸款利差收益,存在道德風險等。
存款利率市場化也不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就大功告成。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改革和加強監管來治理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中的軟約束。經濟轉型過程中的軟約束歸根到底是因為“兩個不分”:“政市不分”,就是政府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做得太多,以至于市場難以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央地不分”,就是中央和地方沒有按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合理劃分事權和財權。解決這“兩個不分”,必須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現代市場體系以及政府職能架構。
另一方面,還應通過打造互聯互通、高效的貨幣債券市場來降低對傳統銀行業務的依賴。如果經濟過于依賴傳統銀行業務,利率市場化就可能通過傳統銀行業而影響到整個經濟的安全。當前迫切需要統一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個貨幣債券市場,統一各個市場、各種債券品種不同的發行、交易和登記結算制度。
三、商業銀行利率市場面臨的現狀和壓力
一方面,利率市場化進入后期,壓力之下的商業銀行亟需拓寬新的利潤渠道。
現階段,利率市場化已經進入到后期,等存款利率完全放開后,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就會隨之完成。當前,隨著投資在經濟發展中的驅動力明顯下降,我國商業銀行傳統依靠放貸迅速擴張的盈利增長模式遭遇挑戰。
在這樣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將會面臨雙重壓力:外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營銀行與之進行競爭。內部,銀行存貸款傳統經營模式已被打破,靠存貸款利差賺錢的日子將成歷史,銀行迫切需要改變過去單一經營模式,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華融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在利率市場化后期,除了拓寬新的利潤渠道,商業銀行之所以追求混業經營,還有著“穩健經營,抵御周期性風險”“發揮規模效應,協同支持,交叉銷售”“追求更高的信用評級”等目的。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銀行需要通過提供更多的產品,來滿足民眾及企業的投資和理財需求,以此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隨著居民理財需求與企業融資需求的擴大,政策環境也在逐步放開。兩種合力的作用下,商業銀行混業經營的步伐也在逐步提速。”
中國商業銀行還同時受到經濟增長放緩、銀行業準入放松、人民幣國際化等一系列變革的影響,以及新興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未來中國商業銀行將進入變革發展的新常態。“利率市場化的嚴峻挑戰中孕育著機遇,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利率完全放開之后,經濟與市場將會發生的變化。從理論上講,當局對資金定價的扭曲消除之后,資金的風險定價和配置效率都會得到顯著改善,而這應該也是央行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初衷。但國際經驗表明,效率改善不一定是利率市場化的唯一結果。
任何市場機制的有效運作都是有前提條件的,并非放開便萬事大吉。當年蘇聯采取“休克療法”的改革策略,在相當長時期內市場都無法有效運轉,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混亂。一個良好的利率決定機制也需要兩個方面的條件:一是引導市場定價的基準利率參考體系,包括短期貨幣市場政策利率和中長期國債收益率;二是受市場紀律約束的資金市場的參與者,市場主體對能夠對價格信號做出靈敏反應,利率的市場化決定機制才有意義。中國的利率市場化要取得預期的效果,當局還是應該通過進一步努力,改善相應的配套條件。
四、對于利率市場化產生的風險,商業銀行可以科學應對并有效控制
1.要有一個公平、統一、公開的充分競爭的資金市場。這就要求建立一個完善的利率風險調控機制,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高層起控制作用,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系統,在監督自身的同時也要受到外部的監督,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體系,以達到利率風險控制在最低的狀態。
2.資金市場參與者具有一定的理性。避免盲目投資,做到理性投資。對于敏感性強,風險大的投資,在正確判斷當前形式的前提下,再進行謹慎投資,以達到規避風險,增加收益的目的。
3.資金流動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作為國民必須本著愛國守法的理念,在進行資金流動過程中必須做到合理合法。在日益完善的法制體系下,國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切勿被蠅頭小利所驅使。
4.建立利潤管理體系,從中化解利率風險。從風險管理的角度我們可以看到,具有針對性的利潤管理體系才能刺激商業銀行各機構應對風險的內在動力,以激發內在潛能,相應做出準確的判斷和調整,以避免利率風險損失。
五、總結
為了贏得市場,提高競爭力,銀行的理財產品將推陳出新。伴隨市場多元化產生越來越多不同風險、不同收益的特色理財產品。相對而言,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更具投資價值。投資者在挑選理財產品時也會“貨比三家”進行綜合考量,以規避投資帶來的風險。
市場利率化有利于企業有效融資。長期而言,利率市場化將促使銀行格局分化,銀行業務結構和盈利結構將發生改變,而這都將利好于企業。大型銀行可以通過降低貸款利率來穩住大客戶,亦可在大客戶存款沉淀方面有效促進資金回流,同時通過拓展中型客戶來獲得更高的收益。中小銀行信貸分布則將向中小企業甚至小微企業傾斜,以獲得更高的風險定價,穩定盈利,這意味著中小微型企業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銀行服務。
隨著利率改革不斷深入和金融脫媒趨勢擴大,銀行經理們在忍受大企業“議價優勢”的同時,不得不面對大企業貸款利差越來越窄的現實。央行降息之后,各地一些大型企業紛紛要求銀行給出更低的貸款利率。不僅是貸款,在企業存款方面,有的企業開始實行“存款利率招標”,哪家銀行報價高就存哪家。
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個人存款好處已開始顯現,個別金融機構根據存款金額不同,有不同檔次的存款執行利率,這樣對普通居民儲戶來說同樣的存款金額,可能獲得更高的利息。
目前,中國銀行正步入新的發展時期,跑馬圈地已成為過去,成功的要素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隨著行業生態環境的改變,未來有可能出現銀行業優勝劣汰、兼并收購浪潮。商業銀行應該緊抓時間窗口,提前布局,盡快實施轉型策略,獲取先發優勢。銀行需要通過系統性規劃、實施,確保轉型成功,爭取在利率市場化大潮中勝出”。
參考文獻:
[1]周小川.關于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部金融,2011(02).
[2]海威.基于VAR模型的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研究[J].金融經濟,2010(10).
[3]Sotiris K.Staikouras.The Interest Rate Risk Exposur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 Review of the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Financial Markets,Institutions & Instruments.2003.
[4]易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場化進程[J].金融研究,2009(01).
[5]楊其益.利率市場化對中小銀行業務策略與經營管理的影響[J].西南金融,2012(07).
[6]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課題組,蘇東海.我國利率市場化下的金融風險及防范[J].華北金融,2007(01).
作者簡介:易飛龍(1984- ),男,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在讀,華南理工大學,研究方向:國民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