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有許多老師都喜歡優秀的學生,而忽視后進生。那何謂“后進生”,即思想行為、學業成績、智力發展等低于合格水平,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的學生。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后進生的問題一般來說都具有暫時性。由于后進生的可塑性很強,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要認為他們不再改變、不可救藥。因此,幫助、教育后進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后進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態度;內心;教育;環境
筆者最近看到這樣幾件事:其一,在某節語文課上,甲乙兩學生因為一點小事發生矛盾,吵了起來,當時課任教師在沒有了解情況的前提下直接對乙同學進行嚴厲的批評,其實這件事的錯并不在乙同學,因為乙同學是所謂的后進生。其二,在辦公室,某天一老師在檢查學生作業本的時候,發現有同學少交了一本,該老師脫口而出是某某學生,而這某某也是平時老師口中的后進生。這就讓我思考為什么他們會受到那樣的待遇呢?
有許多老師都喜歡優秀的學生,而忽視后進生。那何謂“后進生”,即思想行為、學業成績、智力發展等低于合格水平,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的學生。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后進生的問題一般來說都具有暫時性。由于后進生的可塑性很強,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要認為他們不再改變、不可救藥。因此,幫助、教育后進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后進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如何促使后進生轉變,讓他們也愛上語文課,筆者在近來年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初步形成了“后進生”的教育觀,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必須將愛灑向后進生。
一、教師必須具有正確的教育態度
后進生有的是言不正,行不規的,行為習慣不良,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紀律觀念不強;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懶惰、貪玩,成績差,經常遲到或早退甚至曠課;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有的抽煙、酗酒、盜竊,打架鬧事;有的常出沒于網吧;有的還和街頭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違法亂紀。但是他們仍然是青年一代的一部分,可塑性很強大,我們教師應當積極教育和挽救他們。后進生不過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著污垢的玉石,既有陰暗的消極面,又有潛在的閃光點,他們同優秀生、中等生一樣渴望進步,也能成才。作為施教育人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從后進生身上了解他們的志趣和個性特征,觀察發現他們時隱時現的閃光點,作為教育轉化他們的突破口和推動其前進的動因。事實證明,后進生并不是一無長處、各方面都差的“壞孩子”,更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兒”;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淘氣、調皮的孩子是最聰明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對后進生有所“偏愛”:課堂上能夠舉手發言就加以鼓勵;學習上有所進步就給予贊許;品德上做點好事就進行表揚,讓后進生品嘗到受贊許、表揚的歡樂,而千萬別讓他們在課堂上成為被冷落被“遺忘”的對象,認為“老師只看到我的缺點和短處,看不到我的優點和進步”。
曾經教過05級有這樣一個同學,由于是單親家庭出身,家長缺乏正確的管教,從小養成說謊和偷錢的壞行為,學習成績很差,常常受到老師的斥責,在班上也受到同學的譏笑、歧視而抬不起頭,但她很愛勞動,主動為班級體打掃教室。抓住這個情況,我先對她進行耐心的談話,既肯定她的優點,又指出存在的缺點;鼓勵她勇于改正缺點,發揚優點,爭取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再同家長統一要求,配合教育,還安排班里干部對她關心幫助。使這個同學既明白道理,又深深地感到老師、父母和同學對她真情善意地關心、愛護,從此痛改前非,改正了不良行為,在班上更加熱情地為集體做好事,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她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走上了進步的道路。
二、深入理解和研究他們的內心世界
后進生缺乏學習信心,缺乏學習動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人們常說他們是“壞學生”,是“朽木不可雕”,“頑石不成材”,但是后進生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其心靈蒙受創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因此教師要主動接近后進生,深入理解和研究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喜好,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利于激發學生內驅力的環境氛圍;要對后進生以表揚為主,抓住每一次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表揚;要設計相宜的課堂練習,使后進生在課堂上“有飯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標奮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識的重點性、系統性,方法的啟發性、問題的針對性和后進生的學習個性;予以必要的鼓勵,并制定可行的目標,培養他們的成功感。
三、堅持說服教育
后進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轉化過程中,后進生思想覺悟較之好學生有差距,他們認識能力較低,思想基礎不牢,容易出現反復,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只要我們工作做到位,是完全可以轉變的。后進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當他們做錯了事后,往往會感到懊悔。因此,教師對他們的思想反復、動搖要有充分思想準備,要更加關心他們,克服急躁情緒,不斷地從反復中發現他們的進步因素,教育引導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應該像對子女一樣愛護他們,要求他們,對他們負責任,既要有慈母之心,又要有嚴父之情,要愛得得體,嚴得適度,要從具體的實際出發,講事實、擺道理,和風細雨,使他們認識錯誤的實質,分清是非、善惡、美丑,促使他們自覺的進行思想斗爭,激發他們立志改正缺點、努力向上的決心。如,一個后進生,學習、紀律都差,經常頂撞教師,后來又因偷東西受到派出所的處罰,事后班主任沒有在同學面前提他“偷”字,而是把他叫到一邊,和他促膝談心,給他講拾金不昧的故事,講應怎樣做人等等,班主任的一席話鼓舞了他,后來這個學生轉好了,并成為本班的學習帶頭人。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當一個后進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觀察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諄諄教導,完全是為了自己健康成長的時候,就會由尊重教師,到對教師產生感情,并轉化到樂意聽從教師講道理,努力把教師的要求化為自己的行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四、創造良好的集體教育環境
后進生學習、生活在集體環境里,他們必須融進班集體之中,同班集體一起前進。一個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既是后進生矯正不良道德品質的熔爐,又是后進生實現轉化、走向進步的搖籃,因此必須樹立良好的班風,發揮集體的力量,使后進生身處一個團結友愛、融洽和諧的環境和氛圍之中。陶行知說過:“象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前石。點滴的創造故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為此,開展多種有益的集體活動,能促進后進生的自我教育與轉化,提高后進生的學習、生活的積極性。如組織“一幫一”活動。安排成績優秀同學與后進生同桌,提醒、督促后進生遵守紀律,專心聽課,課余當“小老師”輔導學習,幫助改進學習方法。還有開展豐富多采的課外活動。如學雷鋒做好事,講故事比賽,知識競賽,游戲搶答等,使后進生融進歡樂愉快的集體生活之中,并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表現才能的機會和舞臺。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后進生感到班集體大家庭的溫暖,逐漸消除了自卑心理,克服了孤僻性格,振作精神,樹立起同班集體一起爭取進步的自信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玉璞需雕琢,鐵杵可磨針;澆樹要澆根,育人須育心”讓我們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些愛心,這樣他們也會愛上語文課。
【作者簡介】
張創先(1966.12-),男,江蘇泗洪人,本科,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主要研究單位:中學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縣城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