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輔導員從單獨的政治輔導員職能擴展到幫助學生解決經濟困難、心理問題,指導分析其就業前景、人際關系等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這樣大的職責范圍,給輔導員帶來的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而與多面手的工作性質相對應的職業地位、職業成就感等,卻是超乎想象的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的高校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感到迷茫。本文就從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現狀出發抓住核心問題,來探析這個職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輔導員;發展;前景
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輔導員崗位在高校出現,到現在為止這個崗位隨著形勢的變化產生了很大的職能擴展,從單獨的政治輔導員職能擴展到幫助學生解決經濟困難、心理問題,指導分析其就業前景、人際關系等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這樣大的職責范圍,給輔導員帶來的是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而與多面手的工作性質相對應的職業地位、職業成就感等,卻是超乎想象的低。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的高校輔導員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感到迷茫。本文就從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現狀出發抓住核心問題,來探析這個職業的發展前景。
一、輔導員職業現狀
首先,通過教育部的相關文件可以看到,輔導員這個崗位是被明確地劃歸到教師隊伍的,系思政系列教師。這一劃定與輔導員的工作密切相關,也可以看出,輔導員的主要工作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在學習和生活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廓清思想上的障礙,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再加上需要解決學生很多實際問題,輔導員的工作范圍隨著學生的需要而擴展。
其次,近年來,有的高校將輔導員工作與班主任工作進行合并,兩份工作由同一個人干;另外,輔導員還需擔任學院團委書記以及學生黨支部書記, 負責黨團各項活動的開展。所以,輔導員工作就是一份需要精通各項技能的全能職業。
再次,與較大的工作強度相對應的工作地位卻一直得不到提升。輔導員工作在高校的第一線身兼數職,職業地位及社會地位也比較低;得不到學校、學院及專業老師的認同和尊重,對輔導員呼來喝去。對學生來說,輔導員就是他們的全職保姆,隨叫隨到解決問題的叮當貓,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成為他們的埋怨對象。
二、輔導員職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第一,職業定位不明確
現在大部分高校在招收輔導員時,都要求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有的甚至要求博士研究生學歷,經過幾百比一的激烈競爭獲得輔導員崗位,每位輔導員都懷揣教書育人的夢想進入高校;可是現實卻是他們在高校里面扮演的是學生保姆的角色,在領導者眼中是需要坐班的行政人員。在各種考核中,輔導員填寫的既不是專業教師考核表,也不是行政人員考核表,而是其他專業技術類人員考核表;從這個地方就可以看出輔導員在高校的尷尬地位。學校和學院要求輔導員按照規定的時間坐班,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也要求輔導員要與專業教師所以,看似明確的職業定位在實際工作中卻是異常地模糊。
第二,職業地位不高
輔導員處于高校教師隊伍的最底端,學校學院以及各個部門對于學生管理的所有工作都需要輔導員來承擔并完成,學生的各種動態也需要輔導員進行處理并反饋,他是學生與學校之間一座重要的橋梁。在很多部門看來,輔導員是可以任他們驅使的下屬,指揮起來毫無顧忌,管理工作中出現與學生相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推責給輔導員。
第三,職業發展空間小
就目前來看,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發展不外乎兩個方向,一個是轉崗成為專業教師,另一個是走行政崗位。首先來看第一個方向,要想成為專業教師就必須攻讀博士學位;有的高校為了限制輔導員隊伍的流動,特意將新入職的輔導員分配到與自身專業不吻合的學院任職,目的就是為了限制輔導員轉崗專業教師的渠道順暢性。再來看看第二個方向,輔導員在自己的崗位上干滿5-8年,表現非常突出,獲得全國性的榮譽和比賽名次,才能在學校管理層有空余名額的前提下晉升,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發展的輔導員簡直是鳳毛麟角;現實情況是大多數輔導員在多次考博無果后也晉升無望,面對艱難的發展前景和繁重的工作壓力,他們產生了職業倦怠,萌生了混日子的普遍想法。
三、輔導員職業發展的前景在何方
(一)立足本職工作,提高自身能力
作為一名輔導員,不管想要從哪一個方向得到發展,都必須先做好當前的本職工作;向有經驗的輔導員吸取經驗完善自己的學生工作管理能力,充分做好學生干部管理培訓工作, 這樣才能夠在管理好學生的基礎上騰出時間進行科研,做到工作與科研兩不誤。
(二)做好人生規劃,選擇專業化方向突破
隨著高校輔導員的從業標準越來越高,輔導員隊伍呈現高學歷化趨勢,在認識到輔導員職業現狀后,很多年輕的輔導員都表示不愿一直從事這個職業;如果有改變現狀的想法,就需要將自己的專業與感興趣的方向相結合,在選擇方向時,盡量和學生工作掛鉤, 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為自己的轉崗增加砝碼,提高轉崗成功的幾率;另一方面即便轉崗不成功,也可以成為專業功底扎實的專家輔導員。
(三)成立輔導員聯盟,為自身爭取利益
一般來說,輔導員都是由學校統一招聘再統一分配到下屬的各個學院或教學單位,這就導致不同教學單位或學院的輔導員之間無法經常交流。要想改變輔導員的職業現狀,光靠個別或幾個輔導員呼吁上級部門出臺政策效果甚微,輔導員之間必須聯合起來爭取自身的利益。
(四)成立專門的輔導員評聘委員會
因輔導員的工作性質與專業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都不相同,在職稱的評聘上就不應該簡單地將其歸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類,這樣的做法對于輔導員的考核是極其不公平的;因為這樣的考核評聘方式,并不能體現出輔導員繁重的工作量,更讓其他老師認為輔導員大部分時間無所事事。針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成立專門的輔導員考核評聘委員會,讓資深的輔導員也參與到委員會,更加公平、公正地對輔導員的工作進行考核評聘;這樣一來輔導員的自身利益能夠得到保障,職業地位也能夠得到實際的提高,有利于激發他們的職業熱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R].2005
[2]何茜.基于韋伯社會分層理論的輔導員隊伍建設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5)
[3]李衛娟.輔導員生存現狀與工作“出路”探析[J].學理論,2013
[4]朱毅輝.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3)
[5]簡春陽,饒清強.在教師專業化背景下獨立學院輔導員專業化探析[J].文教資料.2010,(11)
【作者簡介】
羅熙蘭,女,貴州省,漢族,貴州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