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珍
【摘 要】本文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案例,小結了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從而為較好的實現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關鍵詞】興趣;生物實驗;合作;探究
《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想要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教師就要善于關注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生活情境,利用生物學本身的魅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生物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進行了以下的探索與嘗試。
1.穿插適當游戲,進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性學習活動,它體現的是學生多方面的才能:比如收集和整理材料、表達交流、分工合作、表演及應變等能力,當然還有對知識的鞏固和深化。在活動結束之際,也一定要給學生的表現一個中肯的評價。
“血流的管道—血管”是蘇科版初中生物里面的內容,這節課中穿插著一個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學生可能會側重于實驗觀察,而忽視另一個重點: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但這兩者是并重的,不能忽律任何一方。因此我決定用角色扮演—“猜猜我是誰”來鞏固和深化。
在學習完“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等有關知識后,教師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四張卡片(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和心臟),請四位同學上前,每人隨機摸一張,根據摸到的卡片確定自己的角色。先由扮演心臟的同學開始:“在人體的循環系統中我是核心人物,和自己的拳頭一般大,住在人體的這里(他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偏左處),大家猜猜我是誰?”“心臟!”(此時,學生的興趣空前的高漲,氣氛熱烈)對了!然后,由這個同學將卡片(心臟)貼在黑板上,退到一邊。接著,其他三個角色依次進行。當然,這些角色在描述的過程中肯定有不全面的地方,再由其他同學舉手補充,或者由我適當加以點評。
角色扮演不僅能鞏固知識、調節課堂氣氛,還能激發興趣,挖掘出學生潛在的能力。這正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效果。
2.利用生物實驗,探究生活竅門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等學生實驗,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基本知識,從而促進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實踐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呼吸作用原理后,為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增強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對現實生活有指導意義的實驗,如“探究水果保鮮的條件”的實驗是這樣設計的:先由學生展開激烈討論,哪些條件可能影響水果的保鮮;然后分組設計實驗步驟,分別探究同樣大小的新鮮蘋果在下列三種情況下的保鮮效果:室溫,低溫;隔絕空氣,不隔絕空氣;干燥,濕潤。同時要求學生把實驗設計成表格,觀察實驗后再填寫表格。最后通過比較各小組觀察到的現象,引導學生得出水果保鮮的適宜條件:低溫、低氧、適宜的濕度。
通過學生自主設計探究實驗,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而使他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向更高層次升華。學生親自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形式是探究性學習所倡導的,教師應予以重視。
3.進行合作學習,達到知識共享
由于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度、廣度有差異,所以他們的意見往往不統一,這正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時機,學校上學期開展的生本教育學習,就非常適合生物課堂。通過分組,讓學生互相說出理由,不僅會使問題越辯越明,而且學生間的包容意識也會得到及時的培養,學生間的對話精神也會得到積極的發揚。意見由不統一走向統一,或者走向多元并存,這不僅是一個長知識、增能力的過程,更是一個小組合作、多方對話的過程,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也會得到很好的培養。
比如:克隆技術的應用,應該在什么范圍內,才對社會的發展沒有負面作用;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價格高的藥物,其療效一定比價格低的藥物好嗎?都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或辯論。小組合作學習為所有學生提供了參與交流的學習空間,也提供了成功的機會。
4.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教學過程中要重視聯系學生原有的經驗,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只有把知識真正落到實處,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學以致用”,這樣的學習才具有真正意義。
比如在講述環境保護的內容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2008年1月1日起,南京實施了《南京市裝飾裝修管理條例》,條例中禁止陽臺上安裝洗衣機,禁止將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接著讓他們經歷一次生物學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安放洗衣機盡可能距水源、電源、排污管道近些,如果陽臺上,很可能污水直接進入雨水系統,因為城市中間的下水系統是雨污分離的—雨水系統和污水系統:生活污水要通過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以后,才能排放到江河湖海之中,而雨水系統是直接進入到水系之中的。很多市民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系統之中,必然會造成我們整個大環境的污染……”以上這些,學生都親眼可看到、親耳聽到。親身體會的生活化的知識往往包含著深刻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幫助學生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他們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課堂面對的是學生,學生是運動著的個體,他們的思維具有差異性和難以預知性,教師要盡力去親近學生,了解學生真正的興趣在哪里,知道他們的困惑是什么,利用教材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教師還能充分利用音、像、影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效率,又能使教學內容形象化,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較好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蘇州市草橋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