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香
【關鍵詞】和諧互動 探究策略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7A-
0023-01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和諧互動,對課堂教學產生的影響是多維度的。師生互動要體現在課堂教學始終,課前預習中的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教后教師反思與學生反饋的互動,從不同角度形成有效切入,幫助學生展開多元互動活動,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同時,也能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打造過硬的數學品質奠基。
一、教師預設與學生預習和諧共生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課前預設和學生的課前預習有直接的關聯。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夠完善,教師要給予幫助,在對教材文本和學生生本進行全面調研之后,給學生布設課前預習任務,并對這些預習任務進行檢查,確保預習質量。這也是教學互動的重要內容。教師只有把握好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對學情了解深刻透徹,才能制訂前瞻性更強的教學預案。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與倍數》時,教師對學生的預習內容進行預設:人與人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數與數之間也有一定的關系,兩個數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呢?3與9、2與12、4與16之間可以形成什么樣的關系呢?2×6=1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義呢?用自己的話說說2與12、6與12之間的關系。課堂教學時,教師對學生的預習內容進行檢查,學生大多能夠輕松完成預習任務,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做好教學預設是順利實施教學措施的重要前提,能有效促進課堂互動,提升課堂教學效度。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力,布置具體的預習任務,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在什么時間內完成什么任務。因為學生有了良好的預習,師生互動啟動后,相關教學措施才能有效落實。
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輔相成
數學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教師充分放權給學生,給學生自主學習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師生互動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能夠實現的教學目標,教師絕對不代替,促使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需要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關鍵時刻給予學生幫助,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并進行合理疏導,要講學生探究后仍無法解決的問題,要講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要強調學生容易出現問題錯誤的環節。同時,也要鼓勵學生主動交流,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理解數理概念,促使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形成相輔相成的和諧關系。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給出一個數,讓學生用自己課桌上的材料來表示,方法不限。學生很快行動起來,有折紙的、有涂色的、有剪紙的,教師不時給予提醒,盡量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示。展示時,有的學生用蘋果切分來表示,也有的學生在圓上涂上不同的顏色來表示……課堂學習探究氣氛濃厚。教師為讓學生建立分數的相關概念,讓學生自己找學習材料,用不同方式來進行展示,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這種引導也正是新課改合作學習的基本精神。教師點撥、學生操作,由此建立起的認知當然是豐富的、生動的。
三、教師反思與學生反饋互通互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要獲得理想效果,需要教師注重預設和引導,也要及時調度課堂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要認真做好教學反思。在課堂預設階段反思,能夠提升預設的科學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反思,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積極矯正;在教學結束后反思,能夠總結經驗教訓,為后面的教學服務。在師生互動范式構建中,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贏得構建的主動性。此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教學進行適度調整,及時調整學習方向,促使教學走向正軌。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中“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質疑討論,很多學生不以為然,都在閑聊。教師隨即調整教學策略:“我想考考同學們的聽力,看看誰能聽得明白,判斷正確。把一張餅平均分成8份,爸爸吃了3份,媽媽吃了1份,還剩多少張餅呢?”有學生喊還剩4張,也有的喊剩張,還有的說剩張。教師笑而不語,學生開始了熱烈的討論。教師針對學生學習啟而不發的狀況,迅速做出教學調整,這就是教師教學反思的結果,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捕捉到學生的思維活動規律,利用問題投放來引發學生辯論,這也是師生互動的基本特征。
在小學數學師生和諧互動過程中,教師是各種構成最活躍的因素,要積極做好課堂教學預設,幫助學生做好預習,為師生有效互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要發揮教學主導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并在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反思,能極大地提升師生互動的品質。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