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昌
【關鍵詞】初中歷史 課堂導入
優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7A-
0074-01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開始時,教師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為課堂教學開個好頭。課堂導入的方法眾多,有故事導入、成語導入、懸念導入、復習導入、問題導入、節日導入、多媒體展示導入等,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堂導入手段,精心設計內容和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課堂學習氣氛。
一、懸念導入,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平鋪直敘一講到底,即使講得頭頭是道,也往往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注意改變習慣做法,引入更多新穎的導入方法,有意識地設置懸念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點燃其思維的火花。教師要從學生普遍關注的角度入手,根據教材內容設置懸念,引出學生關心的問題,引領學生進入課堂中積極思考,并在釋疑問難中形成新知。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收復新疆》一課時,教師設置懸念導入課堂:“新疆是一塊寶地,所以引起西方列強對它的覬覦。19世紀70年代,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率領湖南戰士收復新疆。新疆遭受了哪些國家的侵略?阿古柏是何許人?左宗棠又是如何收復新疆的呢?”教師針對教材文本內容設計了這一組思考問題,迅速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知的興趣。為了厘清這些問題,學生快速融入文本閱讀和課堂教學當中,激發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二、激趣導入,渲染課堂教學氣氛
初中歷史教材內容包含著豐富的史料,教師要注意課堂導入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設計,利用歷史故事、傳說、成語、節日、實物等方式作導引,從不同角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成語故事圍魏救趙、臥薪嘗膽、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三顧茅廬、草木皆兵等,還有節日導入,如五四運動、美國獨立日、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教師所引用的史料要密切聯系學生實際,使學生從中產生新鮮感,受到啟迪。如在學習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洋務運動》相關內容時,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一段鄧世昌駕駛“致遠號”戰艦沖向日本軍艦的影視片段,教師針對影視解讀啟發學生思考:“中國獨立制作的鐵甲艦‘平遠號其性能并不輸給當時北洋艦隊購買的‘遠字號戰艦,在這次海戰中,‘平遠號就曾一炮擊中日本旗艦“松島號”水雷室,有力震懾了敵人。既然我們有這么強的工業基礎,為什么甲午戰爭會失敗呢?什么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呢?”學生結合影視片段紛紛交流討論,課堂變枯燥的內容講述為生動的形象再現,營造出積極討論的教學氛圍,學生學習興趣被點燃,激活了思維,課堂順利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中。
三、關聯導入,發展學生多向思維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歷史知識進行縱向和橫向的聯系,找到一些關聯點,并利用這些關聯點設計課堂導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師以當今國際、國內的重大新聞事件,像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作為切入點,以現代戰爭和歷史戰爭相對比,把握教材中傳達的歷史知識。同樣,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尋找到生活與學習的關聯點,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探究文本內涵。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上冊《北伐戰爭》一課時,教師這樣設計課堂導入:“我現在是你們的老師,你們都是我的學生,如果將來你們功成名就了,我呢也算是有功之人噢!你們看到的很多影視作品中,不少國民黨軍官都稱蔣介石什么呢?對!是校長。他在哪所學校當過校長呢?是的,黃埔軍校。你們知道那段歷史嗎?北伐戰爭和蔣介石有什么關系嗎?”學生們聽了教師的話都趕緊閱讀課本內容,弄清其中的緣由。教師從自己身份的解讀引出蔣介石和他的學生們,就是借助了知識的關聯性進行課堂導入。學生從自己和教師的身份進行思考,實現了思維的有效過渡,這對于提升教學的維度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導入是歷史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教師采用什么樣的設計策略,直接關系整個課堂教學的作用效果。課堂導入方式眾多,教師在做具體設計時,要針對學習內容特征和學生學習實際進行操作,只有抓住學生的關注點,激活其思維,才能設計出富有創意的課堂導入。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