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程
【摘 要】聲樂基礎教學即在正規聲樂訓練初期對聲樂初學者的啟蒙性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大致了解和初步掌握正確的聲樂基礎知識與簡單的發聲方法,并培養學生基本的演講、呼吸、發聲及歌唱能力。對此,本文就中專聲樂整體基礎教學做出簡單的分析與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與措施。
【關鍵詞】中專 ? ?聲樂整體基礎教學 ? ?概念 ? ? 策略
一、中專聲樂整體基礎教學的概念特征
(一)教學方法
1.嗓音類別與聲部的劃分
一般來說,人的嗓音是具有極大的特殊性的,不論音色、音調,都各有不同,因而每一個人的聲音都有著各自的特點。但是,中專聲樂學生一般都處在青春期、變聲期剛過的階段,因此在這一時期不應該草率地為其鑒定聲部及聲種,而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樹立正確的氣息支持、正確的發聲概念,在中聲區進行合適的起音和氣息支撐之下的連音練習。一段時間之后,學生自然呈現出來的,在科學發聲的基礎上所體現出來的聲部劃分才是學生真正的聲部劃分,這時才能對他們的聲音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根據學生的聲音將其界定為女聲高、中、低音,男高、中、低音聲部。在后期教學中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聲音識別的正確性,才能確保聲樂教學在中專階段的基礎性,并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其風格、特征與規律加以總結。
2.歌唱姿勢與發聲練習
在歌唱狀態上,哼唱是一種良好的聲音基礎訓練方法。哼唱訓練,能夠幫助初學者迅速進入到正確的帶氣息支持的歌唱狀態之中,哼唱對于美妙聲音的塑造是一種重要的輔助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歌唱技能的培養,哼唱僅僅是一種基礎方法,而培養正確的歌唱技能則必須從多種聲樂教學方法著手。聲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當中,首先要從思想上牢固樹立聲樂教學的整體觀念與整體意識,然后嚴格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從中聲區入手,培養初學者中聲區的聲帶和呼吸的協調配合能力,從而為后期學生聲區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在聲樂學習活動開展之初,要注意兼顧聲樂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原則,協調二者的正確和協調發展,然后再通過一些技術性的教學手段來對學生加以培養和引導。具體可以參考以下方法:首先對學生進行聲音審美能力、聽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然后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想象力與創作力,最后再指導學生不斷地發聲、練唱,切實培養學生對歌唱的濃厚興趣及對歌曲作品的分析能力與歌唱能力。
(二)教學語言
1.聲樂教學語言的科學性
在具體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不僅僅要利用專業知識概念準確地向學生傳達正確的教學信息,同時還必須兼顧科學性與有效性。即教師展開教學時不僅要確保知識傳達的準確無誤,同時還要達到一針見血、通俗易懂的效果,在聲樂教學語言的使用上不僅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還要確保教學語言的精準性與邏輯性。由于中專聲樂初學者通常為藝術中專學校的學生,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年齡上并未發展成熟,因此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上必須要將語言簡單化,化抽象為具體,化模糊為生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聲樂教學語言的規范性
除上述聲樂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外,聲樂教學語言還應該具備規范性。聲樂學科是一門較為嚴謹的文化學課,它有著自身特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要求。正因如此,在聲樂教學當中切忌出現因濫用語言而造成語言準確性破壞的現象。其次,規范性作為聲樂教學的標志所在,教師必須要使用規范的語言來開展教學工作。
(三)課堂氛圍
歌唱的整個過程受心理影響異常巨大,因此,在一個充滿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水平,營造出特定的教學情境,然后結合教學目標任務展開的教學必然能夠讓學生在情緒上受到充分感染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幫助學生深化理解課堂所學知識、提高自身能力也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應著力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二、中專聲樂整體基礎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準確傳達基本理念
通常,對于聲樂初學者而言,他們并不熟知專業的聲樂知識,如聲帶作用、歌唱氣息、共鳴原理等,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對初學者加以重視,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展開后期教學。第一步教師應先向學生準確地傳達出聲樂的基本理念,通過基本知識原理的教授來幫助學生奠定聲樂基礎,然后再通過后期的訓練來幫助學生找到聲音與氣息的相互作用關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內容對于初學者而言必然會有難以理解的地方,尤其唱歌時的感覺很多都是難以復制的,因此只有展開準確的理論教學并加以正確示范,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當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較為生動的比喻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聲樂特點,如嬰兒嘹亮的哭聲是胸腔共鳴、對墻體發聲會產生氣息的對抗特點等等。通過上述比喻的形式向學生傳達基本的聲樂理念,很容易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聲樂的演唱狀態,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科學培養唱歌心理
眾所周知,初學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習聲樂的關鍵所在。聲樂是一門講究方法與技巧的學科,技巧運用是否得當、方法掌握是否熟練,決定了個人對聲音的掌控能力。如果初學者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一點,將會處于一個不斷進步的狀態,在后期的聲樂學習當中也會有更強的信心。對此,教師在平日的訓練過程當中不僅僅要重視聲樂教學,對于學生演唱心理的鍛煉也要格外重視,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此外,在聲樂的學習過程當中,要杜絕出現急功近利的思想,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嚴格細致的鍛煉計劃,切實有效、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展開聲樂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學生在演唱過程當中的質量。
(三)重視規范示范的作用
一般來說,聲樂的基礎性教學主要強調的是聲樂的技巧性,但聲樂的技巧性單憑教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做到正確示范。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確提出要求,并在師生相互配合的條件下加以示范,達到啟發學生的良好效果。如采用打哈欠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打哈欠這一過程中的呼吸感覺,并配上聲樂樣本予以示范,然后再通過課堂上的模仿、鍛煉來幫助學生充分體會呼氣、吸氣的關鍵點所在。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專聲樂整體基礎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充分掌握專業能力,采用規范的教學方法對聲樂初學者展開科學、正確的啟蒙教育,同時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切實達到中專聲樂整體基礎教學的良好成效。這對于推動我國藝術事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秋蓉.利用情感因素組織聲樂教學[J].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4).
[2]陳曉.淺談聲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音樂生活,2006(02).
[3]唐光菊.對影響聲樂教學的幾個問題的思考[J].民族音樂,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