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衛高
【摘 要】教學立意決定著教學效果,“以史觀今,以今帶古”的設計能夠引領學生從現實事件出發,借助探究事件深層的歷史經緯,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濡染歷史思想,形成歷史能力。作者以必修一第八單元“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的出現”的教學為例,略加闡述這一教學思想。
【關鍵詞】教學立意;以史觀今;以今帶古
寫文章貴在立意,歷史教學同樣需要有一個宏觀的考量,確立一個明確的教學思想,設計一個與之匹配的構思,這就是歷史教學立意,它的價值在于“在宏觀上是歷史教學的取向或意旨,承載了歷史的內涵和價值,體現了歷史教育的理念和視野,能幫助學生從更高的角度體悟歷史;在微觀上則統攝著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以及為之服務的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
歷史教學的常規思維往往制約著歷史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轉換教學立意的角度。“一些教師往往容易從傳統的視角出發,深陷‘復制性思維,難免從單一的固定的角度看問題,而從多角度研究問題,乃是‘創新性思維”的開始。比如“以史觀今,以今帶史”的立意,就能夠以現實的視野觀照歷史,從中探尋歷史思想,思考國家、世界和人類的命運,獲得更強大的歷史能力。
比如必修一第八單元“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的出現”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
視頻: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
文字說明: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自條約簽訂之日起,克里米亞共和國被視為俄羅斯的一部分。”這一消息震驚了西方世界。克里米亞曾是前蘇聯領土,后被蘇聯劃給與蘇聯合并的烏克蘭。但是,普京這一舉動一方面獲得了俄羅斯國內的普遍支持,歷史性地在二戰后首次擴大了邊界,成為據科索沃獨立以來歐洲版圖的最大改變,增強了民族感情,但同時也導致了西方對俄羅斯的全面制裁。普京在宣布這一消息時,同時表示,感謝中國和印度的支持……
問題:俄羅斯與西方為什么會因為克里米亞問題而爆發激烈沖突?這對于我們中國有哪些啟發?
二、學習任務
認真閱讀本單元教材,撰寫一篇1000字以上的評論,并且準備在小組和班級內演講。
三、輔導學生閱讀第八單元教材,查閱資料,完成論文
四、組織學生展示,遴選優秀評論全班演講,師生評價
分析:第八單元主要介紹二戰后世界政治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深刻地影響著當今世界格局、國際關系、地緣政治,乃至國家的政體,影響著世界經濟。而該設計似乎并沒有談及歷史問題,直擊當今熱門話題,這樣導入的好處是:
一是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探究的愿望。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的事件在當時成為轟動性事件,至今仍然是各大媒體競相報道的熱點,一有風吹草動,迅速成為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另外這個事件已經深刻影響西方與俄羅斯緩慢發展的關系,對俄羅斯的經濟、政治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阻礙,正逐漸地觸及俄羅斯的方方面面,但是俄羅斯國內卻對這一事件普遍贊成。這其中的經緯自然也會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
二是勾起歷史積怨,牽動歷史經脈,挖掘出極強的研究價值。
導入部分設計的問題指向克里米亞事件的深層歷史背景,如果學生孤立地觀察,則必然會簡單地認定俄羅斯的舉動是非法的、入侵性的。而如果能深入研究二戰前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甚至一直到當今,那么,學生的視野就會開闊起來,能夠站在歷史的高度,運用歷史思維來審視,從而形成獨立的判斷。那么,學生就會大大增強對本單元教材的關注度,認真閱讀有關資料,提綱挈領,統帥對教材的學習。這就有了教學的高度和深度,體現出歷史思維,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智慧和歷史思想。“這對于我們中國有哪些啟示”這樣的提問則將歷史態度的培養彰顯出來,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能力,用歷史眼光解決現實問題,有利于全面落實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
正是因為這樣的教學立意,該設計才有了富有創意地教學要求,即撰寫一篇千字論文。這一項教學任務將學生探究的結果形成文字,一方面鍛煉了他們研究歷史、發現問題、形成觀點的學科能力,一方面還鍛煉了他們撰寫歷史論文、發表演講的實際能力。這就避免了純粹的歷史理論的枯燥學習,也避免了呆板的重復性或講授式的課堂活動模式的弊端,喚醒學生深度的共鳴和強烈的參與意識,當然也會極大地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自主研讀。
設計中環節三、四也就順理成章。環節三是引領學生自主研讀教材,環節四是通過評價的方式檢查、督導、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結果。這兩個環節是承環節一、二,均是為了保障“以史觀今,以今帶史”的教學思想的落實而設計。
可見,該設計的起點和關鍵正是基于這樣的教學立意而生成,教學環節的鋪開是這種教學立意的具體體現。
由此觀之,教學立意是教學的靈魂,一切教學思路均由此打開,一切教學設計均因之而動。教學立意的優劣決定著教學效果的高低;教學形式是教學立意的具體體現和載體。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如果長期缺乏教學立意,就不能將歷史教材中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思維訓練點充分地挖掘出來,歷史課堂就會簡單地成為一些歷史事件的播放場,學生的歷史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也就無從提高,我們的歷史教學也就會逐漸失去探究的價值。歷史老師有責任用學科思維明確歷史教學的高定位,全面審視、駕馭歷史資源,認真做好歷史課堂的頂層設計。“以史觀今,以今帶古”的教學立意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
當然,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我們還可以試著讓學生自行設定學習立意,或者充分發揮小組的力量,共同選擇教學立意,師生共同努力,一切研究歷史。總之,不管采取怎樣的方式,我們都要執著探索和選擇教學立意,探尋出最佳的學習角度。
【參考文獻】
[1]侯桂紅.試論歷史教學立意的概念、確定方法和評價標準[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5(04)
[2]宋華.淺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問題”[J].歷史教學·中學版2015(04)
(作者單位:江蘇海門證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