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雷
“情境式教學”是使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情境材料發生聯系,從而產生新的體驗,并升華到理論高度的一種教學模式。對話式教學就是通過教師、學生、教材、情境之間的多元互動,在師生經驗共享中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形態。“情境式對話”把兩者有機結合。它立足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多元的對話為載體,啟發激勵學生主動探求和解決情境中所涉及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以達到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雙重目的。
本文以《經濟生活》中《企業的經營》一課為例進行了情境式對話教學實踐的初步探索。
對話一:
導入:學生觀看一段關于一些孩子自己夢想的視頻。
師:(展示圖片)小明的夢想:我長大了要做總理,因為總理可以管很多,管老百姓、管企業生產、管官員、管……看著這個夢想你有什么感覺?
生(匯總):小明的夢想很偉大;總理好像不管這些具體的……
師:我們發現一個問題,他把總理=總經理了,也就是說,他把政府和企業搞混了。那么總理是干什么的?總經理又是干什么?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開始今天的共同學習,希望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評析:通過諸多孩子的夢想視頻自然而然地導入課堂,不僅能快速吸引學生進入課堂,而且從知識層面開門見山地解決了企業的性質問題,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讓學生再現和完善自己的夢想,從而在學生階段更能腳踏實地地走好現在的每一步。師生對話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平等,為后面對話的和諧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話二:
師:小明的夢想我們知道問題在哪里了,他也在調整著自己的夢想,不做總理做總經理,準備創業。那么,他有哪些選擇呢?搞獨資企業?搞合伙企業?搞公司?請你幫他選擇一個方向。
生:討論發言,各種選擇都有。
師:在同學的積極發言中,我們看到大家都忽略一個重要信息:企業和公司是一回事嗎?
生:(通過課本找出企業和公司的含義,概況出二者的不同)公司是企業的一種組織形式,二者不能完全等同,公司是承擔有限責任。
師:那他們如何選擇會更合理呢?
生:通過比較,為了減小風險選擇開公司是比較明智的。
評析:這段情境對話創造了一些矛盾沖突,并具有實際意義。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選擇中遇上實際問題,敦促他們在實踐操作中尋找理論依據,使學生與書本的對話合理進行。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理解創業中知識的重要性,也很輕易的駁倒了社會上的“讀書無用論”。同時,師生的對話在這里起到了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在正確的方向進行對話。
對話三:
師:長大的小明開始籌備開公司,在籌備過程碰到兩個志同道合的伙伴,他們有:1、自己手中有10萬現金;2、朋友A擁有一項技術專利;3、朋友B有一廢舊廠房。他們謀劃開一家新夢想手機公司。并提出了奮斗目標:
三年盈利100萬,五年上市,8年超過蘋果,全球第一。
他們的目標都能實現嗎?請幫他們理性分析一下。
生:(探究討論并得出最終結論)
三年100萬,拼搏奮斗可能實現。
五年上市,不可能實現。而新夢想手機公司的資本是資金、技術、廠房,無法等額分,所以他們只能是有限責任公司,不能上市。
評析:這是一段關于夢想目標的評估分析,主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索,欣賞和評價,從而獲得思維的碰撞和價值的分享。期間,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也起來關鍵作用,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表達自由,并及時的鼓勵、提升和引導,讓學生的對話得以集中和持續地進行下去。在探究分析過程中不僅調準了小明們的奮斗目標,還潤物無聲地理解并運用好了一個易混的知識點: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
對話四:
師:在各種糾結、爭論和努力中,公司終于成立了。但是又面臨更為嚴重的問題,需要我們來幫忙。
他們在如何經營公司方面有自己的想法。
小明:我要創造屬于中國人的手機品牌。立足中國,走向世界
朋友A:心啊!要用心啊!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啊
朋友B:賺錢一定要快,什么品牌、技術,都是虛的。就做山寨機,我們的口號:一直在模仿,從未想超越。
生:(討論分析)
第一條建議是關于企業的經營方向,企業要經營好需要樹立有正確的經營戰略。
第二條建議講良心,就是誠信。誠信是無形資產,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之中。
第三條建議違背了現代企業發展的核心要求,就是創新。
評析:學生在分析小明和伙伴們的經營理念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激發了他們對公司經營的興趣和思考,最終匯總出公司的經營成功的要素,同時從整個公司的創建過程也感悟到創業的不易,離不開知識、智慧、團隊。
綜上所述,本課的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緊跟時代潮流,開發新近情境
情境的選擇要讓學生感到親切可信,既能增強政治課的說服力,又能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本課中選擇的素材取自于當時最新的深受好評的電影《中國合伙人》,影片中有學生崇拜的明星,又有年輕人奮力創業的艱辛和幸福。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給學生一個盡情討論、投入思考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2.設定沖突環節,在對話中解決矛盾生成知識
在《企業的經營》一課中,選用的題材就是主人公小明及其朋友的創業史,從夢想的選擇,到企業類型的選擇,到企業經營理念的選擇,在每一次選擇中設置了不同的矛盾沖突,引發了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情境的對話,從而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創業的整個過程,既從理論上掌握了相應的經濟常識,完成了知識的教學目標,也從模擬實踐中體驗到創業的過程和艱辛,也完成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3.準切提問角度,實施真正對話
要使對話富有成效,如何有效提問是關鍵。在教育實踐中,課堂的提問經常被檢查式的提問所代替,大多是缺乏科技含量的知識性的“無啟發”問題。教師應做思維的啟發者,要找準設問角度,使問題的解答與課本教學知識保持密切的關聯,既要讓學生有思考,不是直接找現成的知識回答問題,又要設計出知識的沖突,讓學生在既有的知識基礎上有突破,逼出其對新知識的渴望,從而水到渠成地理出課本新知識。
綜上所述,情境式對話教學是一種可行的、且教學效果很好的教學方式,但它仍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最終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期間,“教師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選自《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作者單位:江蘇省天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