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燦
摘 要:價值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方法,能夠促進價值鏈上的企業更好的合作,本文從目標定位和信息技術平臺的提升,信息系統模式、信息化業務流程、會計管理重點、會計管理審計體系的變革等方面進行論述,也強調了對財會人員職業素養的培養,意在讓更多的企業認識和了解價值鏈會計信息化管理。
關鍵詞: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變革
一、引言
自1985年美國邁克爾·波特教授提出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后,國內外學者也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總體來說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是將某個企業封閉的財務變革為通過網絡平臺構建稱為多個企業價值鏈聯盟性質的行為,使財務、市場、產品等指標數據更加集成化,強調核心企業間存在著較強的業務關聯性。價值鏈管理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方法,能夠促進價值鏈上的企業更好的合作,使價值鏈上的人、財、物都有進一步的提升。
二、價值鏈會計信息化的提升
1.目標定位的提升。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是作為企業財務信息單獨存在的,它的目標是實現企業財務部門會計核算的信息化和自動化,以提高財務部門核算、決策、管理的能力。到90年代末,我國出現了ERP應用型的系統,它將企業財務部門管理視角實現了財務與業務的統一管理,是企業整體信息的集成。到21世紀后,由于企業競爭面向全球化,為了提升企業聯盟的競爭力,出現了價值鏈會計管理的工作模式,它打破了原先企業分割的現狀,實現了整個價值鏈企業聯盟見信息的集成。由此可見,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目標定位的提升具有多面性,一方面要完善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和核算,另一方面是整體提升整個價值鏈企業聯盟工作的監督、管理和決策能力。
2.信息技術平臺的提升。為了實現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其信息技術平臺也應該有所更新,從原先企業內部的網絡系統提升到各個企業聯盟的內部網和企業間相互協作的外部網,應用系統從原來的C/S提升到如今的B/S結構。
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技術平臺的提升主要涉及到3個方面:一是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系統(AIS)分布能力的提升,唯有提升分布能力,才能夠將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聯盟間的協作整體的應用起來,實現價值鏈會計管理的關聯性;二是會計信心管理異構環境能力的提升,如何將不同企業的局域網、硬件平臺、數據系統、應用軟件系統等問題解決,是價值鏈會計信息技術平臺提升的必備能力;三是注重會計信息采集過程中的及時性、共享性、集成性和開放性,使價值鏈會計信息的采集能夠更加的發散化和擴展化。
除了對目標定位和信息技術平臺的提升外,加強信息化標準化體系的拓展也非常有必要。在單個企業發展到價值鏈聯盟企業時,唯有完善信息化的標準體系,才能夠保障價值鏈聯盟企業的權益。
三、價值鏈會計信息化的變革
1.信息系統模式的變革。會計電算化是由傳統的手工記賬模式變革而來,它使得會計信息系統能夠通過各類會計報表反映各類財務信息,但并不能夠滿足不同信息需求者對決策者的需要,因此被稱為“信息孤島”。價值鏈會計管理就是為了客服這種局限性的會計信息管理模式,將會計工作和企業業務間實現有機的集成和一體化。在充分理解企業聯盟環境和價值鏈會計信息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應注重以下幾點工作:考察與聯盟企業所有業務間的關系,識別事件發生的地點、事件、行為、特種、屬性,記錄資源、事件、參與者等各方面的關系。依據各企業聯盟環境間的業務事件驅動,提升價值鏈會計關系信息系統模式的變革。
2.信息化業務流程的變革。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業務流程的變革,主要是指的會計流程應該由過去的職能導向型向流程導向型發展。首先將企業內部的會計和財務流程進行重組和優化,然后將企業內部的會計管理流程與其他業務流程進行整合,最后建立新的會計業務流程。而建立新的會計業務流程應該是更加開放性的,反映事件更加的實時性。為了保障新的會計業務流程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必須對價值鏈的會計需求,制定相應的會計管理規則,如成本控制規則、物料控制、資金流控制規則等。
3.會計管理重點的變革。如今,我國大多數企業對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都有一定的認識和需求,但因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企業仍停留在企業內部的管理上。1996年美國會計協會提出“為管理和決策提供信息,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的要求,實現該目標不僅要建立數據模型,而且要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企業聯盟,對采集的信息更加準確的核算、分析和管理,并通過這些集成的數字,提升企業管理者管理和決策信息的能力。在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下,應逐步穩定地應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OLAP等技術,隨時隨地體現出管理的主體性、集成性,在通過網絡平臺對成本、物流、資金流等各方面實現控制,以對內外部不可控的裂變因素加以預警和控制,這也是提升會計管理的重點方向。
4.會計管理審計體系的變革。價值鏈會計管理面向的是企業聯盟中的眾多企業,因此對價值鏈聯盟企業的審計管理尤為重要。所謂會計管理審計體系,指聯盟中的眾多企業在共同協商的前提下,委托第三方審計部門對聯盟中的企業經驗管理活動,按照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的規則進行審查、評價、分析和監督。目的是為了通過第三方審計部門的公平公正性的審查原則,監督價值鏈會計管理的企業各項經濟管理活動,也是規范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方面。
除此以外,提升財會人員的崗位職責和素養,是完善價值鏈會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徑,財會人員是價值鏈業務規則的制定者,是會計信息系統管理的維護者,加強對財會人員職業素養的培訓十分有必要。
四、結束語
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雖在1985年已經提出,但因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我國大多數企業并未實行。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是為了發展的趨勢,也是贏得國際競爭的有利方式,本文從價值鏈會計管理信息化的提升和變革多方面對其進行敘述,旨在讓更多的企業了解價值鏈管理的優勢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宇平,陳世軍,張浩.淺析我國當前的會計管理體系與模式的創新[J].財會研究,2010,3(9):46-53.
[2]于富生,張敏.論價值鏈會計管理的框架[J].商業會計,2011,9(6):36-47.
[3]閻達五,楊振.基于價值鏈的企業成本核算的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3,6(10):46-65.
[4]張琳,王加燦,陳君怡.關于價值鏈會計理論結構的探討[J].上海會計,2012,9(8):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