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工業園區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但由于城鄉之間的差距相對較大,發展不平衡,從而導致我國縣級工業園區企業的發展相對滯后,那么如何去規范縣級工業園區企業用工成為當下最為棘手的問題。
關鍵詞:縣級工業園區;企業用工;規范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全國各地出現各種規模的工業園區,其企業涉及的行業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食品,醫藥,五金,建材,電子,紡織,服裝等,不一而足,然而從初加工企業,到深加工企業,很多企業無不面臨著一個招工難和用工不規范的通病,特別是那些用工密集型企業的用工請情況情更加堪憂,究其原因就是企業用工不規范。本文將會對該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分別從企業用工不規范的表現、促進縣級工業園區發展的對策,兩大方面進行闡述。
一、企業用工不規范的表現
1.企業管理模式落后。有些企業采用的家族式管理,就連生產一線技朮部門都由絲毫不懂技術的,“宗親”親把持。從而使那些懂技術有追求的員企業員業工面對其上司有一種“對牛彈琴”的感覺。
2.資金的缺乏。一個企業的發展既離不開先進的管理模式,也離不開大量資金的資助,據筆者調查,先進有47.9%的企業部門反映資金相對緊缺,從而使得企業的生產規模難以擴大,再者,貸款手續非常繁瑣,即使有款放,數量也相對較少,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
3.物流不暢。在縣級工業園企業里,貨物運輸總會出現流通不暢,不夠快捷的現象,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局面,與縣級地區的自身原因息息相關,縣級地區在交通上并無優勢,沒有高速公路可以利用,從而導致運輸過程深受影響,再者,在縣級地區物流公司也相對缺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運輸問題。
4.技術人員的缺乏。筆者曾親自到一個紡織廠做過調查,該廠是一個苧麻紡織企業,座落在一個加工原材料資源十個豐富的縣級工業園區,企業規模二十萬錠,剛投產開工時企業員工5000多人,每天24小時三班連軸運轉,可是不到兩年時間由于人員流失嚴重,三班運轉就改為二班運轉,后來二班運轉都鬧“工荒”。不得已連十八歲以下的童工和五十歲以上的女工都招聘進入企業,可是依然人員流失嚴重,大批熟練技朮工人不是辭職就是轉行。從而導致企業產品質量和產量大幅下降,企業生存面臨嚴重危機。
二、促進縣級工業園區發展的對策
綜上所述,這些都是縣級工業園區在企業用工上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部門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變這種現狀。
1.多元化的投入。所謂多元化的投入,就必須要拓寬融資渠道,大力推行對項目投資主題的公開招標制,鼓勵多種投資參與到工業園區的建設上來,與銀區合作建立聯系制度,從而拓寬園區建設的融資渠道,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集中進行基礎建設與配套服務,放開民間投資基礎設施限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引導銀行能夠參與到工業園區建設上來。
2.堅持“以員工為本”的企業理念。要想加大企業的用工力度就必須堅持以員工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用工待遇,增加員工的福利待遇,為員工購買社保,還要對員工的工作環境進行改善,管理人員應該多為員工考慮,多為員工謀福利,只有在這種人性化管理模式下,才能加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大大提高了員工工作積極性,從而也加大了企業用工的力度,促進了工業園區的發展。
3.辦好就業培訓。員工的素質是覺得企業發展的關鍵,因此辦好員工的就業培訓是企業管理中不可欠缺的環節,就業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就業者的素質,同時,企業還應該建立用工臺賬,主要登記無業人員的基本情況,建立農村剩余勞動力臺賬,對員工進行一定的了解,促進員工技術能力,知識水平的提高。
4.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在第二點中,我們鼓勵企業堅持以員工為本的企業理念的同時,還應該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進行保障,必須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勞動關系,這也是企業用工穩定的必備條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大力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其次,必須確立雇傭與被雇傭者之間的平等關系,必須依法支付被雇傭者相應的勞動報酬,再者,要注重在現有園區規模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長產業鏈,完善縣級工業園區的用工制度。
5.努力打造“服務型”政府。在縣級工業園區通常會出現“用工不穩”的問題,并且有不斷增長的趨勢,因此當地政府必須發揮出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促進企業發展與用工協調的長效機制。
三、小結
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在工業技術上的發展,但城市與縣級的發展卻產生明顯的差距,因此,相關企業必須加大力度,努力拉近二者距離,讓縣級工業園區企業用工得到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廣西工業園區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J].人事天地,2014,02:33-35.
[2]廣西工業園區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J].人事天地,2013,03:31-34.
[3]麻智輝,高玫,劉曉東,余永華.江西省工業園區要素聚集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J].科技廣場,2013,04:6-15.
[4]曾智飛.江西省工業園區用工狀況及對策[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2,06:18-21.
作者簡介:焦志剛(1977.11- ),男,經濟師,宣恩工業園區人力資源管理顧問,宣恩縣文聯會員